要从时代大势看语文教材修订

2016年05月26日 10:39   来源:南方网   罗建华

  近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语文版义务教育修订版教材使用暨培训工作会上表示,今年秋季,全国400多万中小学生将开始使用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新修订的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超30%。其中40%的课文将被更换。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材作为承载着培养人、教育人的功能自然要与时俱进。显然,几十年一成不变地使用一套教科书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保持教材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对教材进行适时的修订不仅应当成为常态性工作,而且也属于十分正常的一件事情。

  然而我们看到,此次语文教材的修订却引来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跟修订前的版本相比,更换课文数多达40%,特别是一直为人们所看好的极具教育意义的类似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南京大屠杀》等名篇佳作都被相应更换。在这种情形下,人们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也就不足为奇,不必大惊小怪。

  其实环顾现实,我们看到,不仅仅是语文教材的修订,任何一个教材的修订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全民热议的教育话题。对于教材的修订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支持赞同者有之,质疑批评者有之,而之所以会产生和出现不尽相同的两种观点,则在于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高度不一所致。

  教材作为学生成长、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其科学性合理性与否至关重要。在笔者看来,衡量和评判一种教材的修订是否科学合理最起码的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的学到新知识,确保学生所学与时代发展不脱节;二是适合学生成长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所学与孩子所处阶段不偏离;三是顺应国家改革方向,增强学习的前瞻性,确保培养出的人才成为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显然,此次语文教材的修订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兼顾了这三个方面,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所增加的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有经典,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另一方面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了15%,与此同时,在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上,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了理解运用的内容,更加强调语言文化的现实应用性,有利于学生减负,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后被人们看来难以理解的被替换的一些内容,比如《水浒传》中的名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所以被换为《智取生辰纲》,理由是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另一篇《南京大屠杀》之所以被替换成了《死里逃生》,原因是前者过于血腥,显然这些修订是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出发,有利于学生确立全面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尽管此次语文教材的修订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但无论怎样其修订方向顺应学生特点、符合时代要求、适合祖国需要,是基于更好的培养出优秀合格的全面人才,无疑应该为之点赞。当然,凡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培养人才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不可能要求语文教材承担起培养学生的全部功能,还需其它课程的辅助和配合。或许教材的修订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每一次修订都是一次新的完善。只要我们坚持这种修订的正确方向,并虚心听取人们的意见建议,弥补完善每一次教材修订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不足,就能确保教材朝着有利于学生更好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