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大汛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

2016年05月26日 10:1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刘洪波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通报情况称,今年入汛以来超警洪水为近年最多,降水也为同期最多,各地应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防汛对相关地方来说是全局性工作,从全国来说终究是流域性、局部性问题,但“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则是一种必要的工作方法,值得重视。

  在汛情常发的地方,防汛部门总是常怀“忧患”之心,这项工作要改进,那个地点有弱点,汛情可能会严重,如此等等,就像随时要发生大事一样。当然,很多时候是没有什么大状况发生的,于是有的人似乎觉得防汛部门容易“报水慌”。

  其实,在台风、泥石流、风雪雹等灾害多发地方,相关部门也是常发“忧患”之词的。还有消防部门,经常指出问题,要求整改,似乎火险无处不在、隐患无处不在,当然很多情况下,也并没有发生火灾。

  举凡一切工作,相关部门都难免会把问题看得特别严重一些,把隐患说得突出一些。有的人或会觉得这是在“显示存在感和重要性”。但一个部门既然要存在,当然就必须理会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关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也必须履行责任,使主持全面工作的部门和领导得到提醒,使整个社会了解到问题之所在。部门本位主义要不得,部门积极担当职责却是必须的。

  “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按较为理论性的说法,就是底线思维。凡事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才有做好的可能。道理并不新鲜,但问题并非空谈。因为日常生活看起来总是平平安安,一天一天过得很顺利,极易使人失去看到“最坏处”的愿望;承平日久,能够让人忘记可能的凶险。久而久之,就容易失去“守住底线”的能力。典型的例子如八旗子弟,早先是个个骁勇,到后来变成纨绔子弟,不只是失去变革的雄心、进步的愿望,也失去避免“最不利情况”发生的能力,结果沦入最不利的境地。

  企业总是要看到市场风险,这不用谁去提醒,因为生死盛衰,时时都在。公务机关和领导干部,“作最坏打算”则应当经常提醒。因为其日常状况容易消磨忧患心,让人松弛下来、因循步调;何况这样还往往是有好处的,缺乏底线思维的“乐观”,既享受,又常被视为优点。

  现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作最坏打算”。顶层设计,壮士断腕,是因为看到了巨大的考验和风险。而一些地方改革意愿不足、改革勇气缺乏,以至都提不出像样的改革方案,看不到“革自己的命”的必要,觉得不改也挺好,这就是“从好处打算”的表现。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