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进优出中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

2016年05月26日 07:4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这就要求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空间布局不仅要实现“有形拓展”,即从近岸海域向海岛及深远海域有效拓展,更要追求“无形拓展”,即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海洋产业价值链体系,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恰恰为此提供了重大的发展契机。不仅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也促使我国海洋经济的外向性特征更为明显,与周边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关系更具建设性和丰富性。

  宽领域、多层次、多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上运输、海洋资源开发、蓝色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皎漂经济特区的工业园和深水港等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正稳步推进。中国与南欧国家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临港临海产业园区规划、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等领域正在开展积极合作。中国正在帮助非洲国家因地制宜地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捕捞、近海水产养殖、海洋运输、造船、港口和临港工业区建设等方面积极培育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随着中澳、中新、中国与斐济等太平洋岛国战略伙伴关系的提升,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在远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资源开发规划、深海勘测等涉海方面友好对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2016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面实施之年,也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提速增效之年。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及时抓住新一轮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坚持以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双向互动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更加积极地推进和拓展与沿线海洋国家的产能与贸易合作,在优进优出中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一是加快海洋领域优势装备和优质产能的输出。推动我国工厂化循环水、深水抗风浪网箱等健康技术和装备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推广应用。在海洋船舶和装备制造领域,鼓励在巩固中低端船舶市场的同时,开拓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提升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工程船舶、LNG船等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强海水淡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国产反渗透膜压力容器、低温多效蒸馏装备等走出去步伐,力争海水淡化装备出口实现新的突破,覆盖更多的海岛国家。

  二是加快海洋领域“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引进。一方面,全球视野下配置产业链与创新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海洋技术与装备,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借鉴丹麦、英国等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的技术与经验,提升我国海洋能发电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提高海洋能试验场及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加快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地制定《国家中长期海洋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目录》,进一步提高从国际上引智的水平与质量。此外,通过天津、上海、广东、福建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先行先试,支持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刘 堃)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