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长沙西湖公园,来自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众多高校的学生组织了一场亲吻陌生人的活动。从3月底开始,他们便在大学生QQ交流群内发布信息,有近200人报名,但“线下”真正亲吻的日子,却因人员迟迟未到而推迟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完成亲吻的也不足10对。和此前南京等地举办的活动一样,这群学生将活动的意义归为“表达信任”。(5月8日《潇湘晨报》)
大学生突破创新,呼唤信任本值得赞扬,但事实是,一场打着“表达信任”旗号的活动愣是办成了高校版“非诚勿扰”。“颜值太低的,不能参加”,这样的“信任”套路太深,里面又有多少真诚呢?如此草率的界定“信任”的标准,与此前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亲吻陌生人的活动相比,未免有些哗众取宠的嫌疑。陌生人的吻,你敢接,但这份信任,你想要吗?
信任本应心底起,“颜值”竟成敲门砖。举办者称,在设置活动环节时,很多报名者都提出了对另一方“颜值”的担忧。为此,他们特地对参与人员进行了筛选:“颜值”太低的,不能参加。主办方的这番“用心良苦”,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首先,信任本应该搭建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之上,但主办方戴上有色眼镜,把人群按“颜值”分成三六九等,这与活动的本意南辕北辙。本想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反倒添了隔阂。变了味的“亲吻”活动,倒成了信奉“颜值”者的集体意淫。
其次,主办方以高姿态看人,按照主观意识随意评判他人的外貌,砌起“颜值”门槛,将满心欢喜前来报名的人以“颜值”太低的理由拒之门外,既不尊重人,更是把“信任”抛诸脑后。本是一个“表达信任”的活动,却欺骗了报名者,实在讽刺。
此外,“颜值”有高有低是事实,但信任也分高低吗?按照主办方的道理,一个人所得到的信任就应该与他的“颜值”相匹配。然而事实是,许多人正以这样的价值观生活着。从“颜值”一词风靡社交网络开始,一些诸如“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的言论也开始流行。越来越多人把“颜值”当成择偶的唯一标准,不少人抱着“没有‘颜值’办不成的事”的心态,过多地放大“颜值”的功能,而忽略了内在品性与才华能力。
笔者认为,“亲吻陌生人”的活动本是一次冲破陌生人界限的大胆尝试,没料到“行为艺术”却入了“颜值”的坑,为“看颜值”的风气添了一把柴,烧了一把火,成了有意而为之的“配对现场”,这样得来的“信任”,又有什么意义呢?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