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颂寒:破解“药荒”,当开“良方”

2016年05月06日 14:05   来源:荆楚网   刘颂寒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最近,一些大城市出现了“药荒”,部分药品在药店里难得一见、黑市中却身价猛增,例如鱼精蛋白,现在全国性缺货,心脏病人排队等药“救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5月5日央广网)

  一些大城市出现了“药荒”,部分救急的药显得弥足珍贵,黑市中身价暴涨的救命药,让等待救命的人显得不知所措。破解“药荒”难题,需要的还是意义深远的“良方”。

  举鱼精蛋白来论证这次药荒,作为心脏手术要稀释血液给肝素,如果没有鱼精蛋白人体就会有大出血。离不开它,要是离开它就不能做心脏手术了。但这样“救命药”却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断供,很多医院因为没有储备足够的鱼精蛋白而不得不延迟手术,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针对这些救命药的短缺,症结是在药企吗?其实,生产鱼精蛋白的药企,在全国也只有区区两家,这无异于垄断了全国范围内的鱼精蛋白的供应。但是,鱼精蛋白的价格较以往并没有太大的涨幅,相反,制作成本的大幅上涨,阻碍了药企生产鱼精蛋白的动力。因此,此次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断供,极有可能是药企的“消极怠工”来寻求药价上涨。

  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卫计委、物价司已经提出改革指导意见,让1000多种短缺的供应药品实现企业自主定价。根本意义上来说,也是让这类型的药“走市场”,通过自主定价来提高药企生产的动力,给药企带来利润。

  但是,仅仅让药企拥有自主定价权,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倘若药价飞涨,无疑受苦的还是病人。所以,放开药价是一步,另一步是加强对于药价的监督管理。药价的涨幅在合理范围之内,自然可以接受。若因为药企的垄断而导致市场上出现用不起药的情况,则是监管方面的失职。

  美国也面临低价药短缺的问题,也采取了跟踪监控的方式。药品的减产也需要进行相应汇报,这种行政手段有效的缓解了药品的短缺,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也可以对药品的价格由政府进行兜底,以避免药企生产药品的越多,亏损越大。

  说到底,这次“药荒”的根本还在于药企、政府、医院的三方博弈。但是,无论博弈的最后结果如何,寻找的最大公约数应当让老百姓是真正的受益者。价格在合理的程度上,不断供是对于生命的最大敬畏。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