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27日在北京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有五年左右的过渡期,或到2022年正式实施。金维刚表示,由于目前退休年龄偏低,要适度的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实现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的办法。(2月28日 新华网)
制度的重要性何在?在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的制度绩效。评价延迟退休制度也是如此。具体地说,评价延迟退休制度时,有一个基本的效率视角不能缺失——如何保持人们延迟退休之后的工作积极性?这是保证延迟退休制度绩效的一个根本前提。如果,人们对于延迟退休制度还心存疑问,或者心存抵触,那么延迟退休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绩效就未必能够完全发挥出来。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认知还未清晰,共识还未达成时,人们对制度的执行有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阳奉阴违。
这就需要弄明白人们对延迟退休的疑问和担心是什么?只有弄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完善延迟退休制度。总体而言,人们对延迟退休的疑问和担心有三个:一是,养老金制度存在多轨制;二是,养老金的缴费率较高;三是不同工作之间有区别和差异。这三个问题关系到养老制度的公平和效率,也关系到人们对延迟退休的看法,人们希望在讨论延迟退休时,这些问题也能被重视和解决。如果,这三个问题在延迟退休的设计中可以被有效解决,那么反对延迟退休的声音自然能够消除。
首先,养老金制度的多轨制。之前,养老金制度存在多轨制,不同群体、不同身份,受到不同的养老金制度保障。比较而言,企业的养老金制度处于下游和弱势。企业员工不仅要自己缴纳养老费用,而且其养老金替代率还没有其它群体高。因此,对于很多企业员工来说,他们对延迟退休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动力:为什么要我延迟退休,为什么要我多做贡献,为什么我延迟退休的好处还是不及别人?当延迟退休的预期不抵现有多轨制的负面影响时,延迟退休自然难以达成共识。现在,随着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的推进,这个原因正在消除。当然,实现养老金制度的真正并轨,还任重道远。
其次,养老金缴费率过高的问题。社会上有“月薪一万,养老金缴满30年27年才能回本”的说法,引发养老金“交的比拿的多”等质疑。有专家回应称,这一算法不对。经过精算,60岁退休,计发139个月,约合11.6年就可以回本。无论是网友计算的27年回本,还是专家所说的11.6年回本,这两个数字都不那么乐观。既然,按照现有的退休年龄,回本需要这么多年,那么延迟退休之后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延迟退休意味着领取时间的变相减少,也意味着缴纳的变多。所以,对于多数人来说,晚退不如早退,晚退意味着缴存的养老金越多,不能回本的风险越大。
第三,不同工作之间的区别和差异。有些工作是可以而且应该鼓励延迟退休的,比如那些强调经验和积累的脑力工作,在这些职位上真正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而且,这些所谓的宝也得到了应有的经济补偿和物质奖励。所以,这些职位的延迟退休,根本不会遇到什么障碍,相反可能还会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想延迟退休。但对于有些职位,比如那些比较艰苦对人身体健康要求比较高,损坏比较大的职位,就不宜延迟退休,甚至应该接受提前退休。这是一个保障工作者权益相对公平的问题。如果在延迟退休时,不能具体群体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那么反对的声音将可能存在,并导致议题复杂化。
延迟退休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必然。这是在讨论延迟退休时,首先应该明确的。但既然人们对延迟退休还有疑问和担心,就应该倾听、回应它们。只有真正消除公众舆论背后的顾虑和诉求,彻底解决公众的后顾之忧,人们才能觉得延迟退休不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才能在延迟退休之后依然保持工作的积极性。这是面对延迟退休改革时应有的务实态度,也是推行延迟退休制度时,应该具有的制度绩效视角。(乾 羽)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