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管她们叫阿姨,也可以称之为保姆;她们有看护、月嫂、钟点工等分工,也可以被统称为“家政服务员”——她们的工作算不上高大上,但牵动无数家庭的神经,直接影响你的幸福感。如今,春节长假刚过,家政市场已是一片火爆,各地保姆、月嫂等用工紧俏,薪酬也水涨船高。
说起家政,很多人还是会面露难色、眉头深锁。问题林林总总,归结起来主要就两个:一是如何提供充足、优质的服务供给,二是如何对该行业予以行之有效的监管。不管从哪个角度上说,家政职业化都是必由之路。早在 2000年,我国就将“保姆”正式界定为“家政服务员”,作为国家的正式职业,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管理,随后又出台职业标准等。如今,职业化探索十余年,如果纵向比较,自然有无数进步,但是距离社会期待还是相去甚远。
所以还是横向比比,国外怎么做呢?提到国外家政服务,很多人首先想到菲律宾——“菲佣”已经成为世界品牌,被称为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事实上,在很多国家,家政行业都已经是服务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庞大、规范,从业者体面、有尊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尊敬。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一是家政教育。家政作为一门学科,源自美国。如今,美国近千家大学设有“家政系”,还有的专门设置“家政学院”,可以培养研究生、博士生。菲律宾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家政专业,学生从业前还要进入后续培训机构,接受技能培训。在日本,家政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大学也普遍开设了家政课程,教学内容几乎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总之,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从学前、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家政教育体系,家政教育序列已相当完备。
另一个是社会保障。以日本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先后出台相关法规,使家政从业者大幅增加,满足社会需求,并不断完善从业者待遇;在2008年,政府还规定家政护理劳动者的工资不能低于所在地职工平均工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涨薪,增加部分由国家财政支出。借助制度保障,日本将家政从业者纳入劳动法律体系之中,进而改变了传统的择业观,使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并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质量体系。
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家政教育相对滞后,社会观念存在偏差,制约了家政职业化进程;法律上未将家政纳入劳动法保护,恶化了行业生态。总体来看,家政行业发展迟滞,行业产能弱小,服务品质较低,仍处于低端、起步阶段。
所以,怎么做呢?当前,各地已对家政乱象高度重视,开展专项整治等行动,净化市场。而从长远来看,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家政教育、构建培训体系、培育职业文化等都不可或缺。其中最关键的是尽快完善立法,建立健全行业管理细则和规章制度,推动《劳动法》在家政服务劳动关系中的落实;其次应该把家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予以政策、财力等支持;此外还要通过政策扶持、经费补贴等方式,推广“员工制”用工制度,培育龙头企业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全面二孩放开,家政行业必将迎来高速发展,而家政职业化也必须“小步快走”,迎头赶上,满足时代需求。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