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大军”回乡,该填平哪些沟坎

2016年01月26日 07:37   来源:解放日报   

  编者按:近日,在交通运输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如何确保春运摩托车回家族的安全时,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表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交通运输部门与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将于1月31日至2月5日开通摩托车返乡高铁专列,务工人员乘坐火车回家,摩托车则通过物流提前托运,部分专列车票、摩托车运费由当地爱心企业赞助。为摩托返乡大军开专列,运输部门基于何种考虑?这一改革举措又能否契合进城务工人员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痛点呢?

  为何宁可骑车不愿乘车

  ■封寿炎

  往年春运期间,近十万在广东打工的广西籍外来务工人员骑摩托车回乡,很多人归因于买票难、买票贵。这可能是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我老家在广西东南部,离广州大概400公里,不少亲戚朋友每年都加入“摩托大军”回家。从我观察的情况看,原因比较多元。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多元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摩托大军”规模,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我经常在广州转车回家。春运期间,火车票几乎不可能买到。因为湖南、湖北等许多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都要乘坐途经广西的火车,因此火车运力供不应求,一票难求。但如果乘坐汽车就非常容易了,每次都能马上买到票。票价也不算太离谱,平时80—120元,春运期间180元左右。可见,广西籍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过年,买票一点都不难,也不算太贵。

  他们骑摩托车回家,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家乡需要摩托车。广西多山区,道路交通条件不太好。县城到乡镇都有班车,但乡镇内部、各村落之间几乎没有公共交通。山区路窄坡陡,摩托车优势显而易见:廉价轻便、省力快速,还能载人载货。因此,在广西很多山区,摩托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来自广西山区农村,他们返乡半月到一个月,春节前后走亲访友出行频繁,摩托车几乎是必需品。如果不把摩托车骑回去,他们在家乡期间可能寸步难行、处处不便。

  很多人觉得“摩托大军”长途骑行很辛苦,也很悲情。其实对他们来说未必如此。在这些外来务工者中,男性大多数从事建筑基建行业,女性大多数在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里工作。跟他们长年累月的重体力劳动相比,骑摩托车走几百公里并不算特别辛苦。“摩托大军”里大多数人都不是独自骑行,一般都两人甚至三人共乘一车,每人轮流骑行一两个小时。如果遇到大风、大雨、寒冷甚至雨夹雪天气,那当然是非常辛苦的。但如果天气晴暖,这段骑行回家的旅程,甚至是他们一年之中少有的轻松快乐时刻。

  当然,摩托车长途骑行非常危险,“摩托大军”也是交通事故高发群体。据悉,广东省有关方面将在春运客流高峰时段开行外来工高铁返乡专列和摩托车货运班列,把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骑行的摩托车双双运送回家。从外来务工者的角度看,他们可能会考虑几个因素。一是票价。如果坐汽车回乡,每人往返车费要400元左右,一辆摩托车两三个人合骑,就能节省1000元左右。大多数外来务工者挣钱都很不容易,都会衡量每种交通方式的经济成本。二是方便程度。选择火车回家,无论是购买火车票、去火车站候车,还是到达目的地之后,从火车站回家,都比汽车和摩托车麻烦得多。三是摩托车托运非常麻烦,可能两头都要多次往返火车站办理托运和领取手续,还要担心托运途中的车辆安全。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家乡离火车站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可能成为阻挡他们选择火车回家的重要因素——与其反反复复来回折腾,还不如直接骑行摩托车上路回家。

  春运的“摩托大军”现象,其实是就业机会、基础设施等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集中体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协调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要解决眼下的实际困难,也必须对症下药,真正从外来务工者的视角来发现问题、精准施策,才能真正让他们平平安安回家、欢欢喜喜过年。

  供给对接需求值得鼓励

  ■李小佳

  目前,我国铁路系统领域总体供需处在相对均衡状态,但在一些特殊时期和季节如春运期间供给缺口显著存在。而春运期间,珠三角数以十万计的广西籍务工人员骑摩托车返乡现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新热点话题。这种交通方式因实现了“门到门”出行而广受欢迎,但旅途艰辛,存在安全风险。所以说,即便摩托返乡成为不少返乡者的选择,但这还是在铁路货运、当地道路设施等供给不充分的情况下略带无奈的选择。如何既满足他们回乡过节的需求,又能满足其春节期间出行方便的需求,成为一个新的供给侧课题。为摩托返乡大军开货运专列,着眼的就是这一点。

  很长一段时间,扫描中国经济,人们通常更多看到产能过剩,也由此遮掩了供不应求的存在。实际上,除春运问题外,城市中小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但停车位没有同比例增长;城市中养老需求增加,但养老院一床难求;百姓热衷理财保值升值,但理财市场乱象频生;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消费者依然到海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等等。这背后都反映出,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衍生出的新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的一面。这些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要下功夫之处。

  也有人担心,铁路系统此举虽旨在便民,但好心有时未必能办成好事。如会不会“不接地气”,外来务工者会不会怕麻烦而不愿乘坐,会不会觉得票价太高而无法承受,有些外来务工者下了火车依然要开数十公里摩托车才能到家,等等。这种种忧虑,作为提醒很有必要,也为相关部门完善政策细节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不过,供给侧改革是一个从不均衡向均衡转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不均衡向均衡的转变,涉及观念、制度、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以铁路系统此次试水开出摩托货运专列而言,其背后不仅仅是有关部门的推动,更有铁路技术发展的支撑。正是随着我国高铁网络不断健全,既有普速铁路运力得到极大释放,2016年春运期间南广铁路得以每天开行动车达100趟。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客货运才能够齐力服务外来务工者,打造出铁路春运史上的首次尝试。尝试能不能成功,首先看方向对不对,同时方法也很重要,细节考虑不到位,就会造成尝试效果不佳。面对铁路试水供给侧乃至更多的改革举措,我们不妨事前多些建议,事后全面评估,即便存在问题,也应当区分是方向错误,还是方法失误,并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其成败得失,而并非单纯以是否有人吐槽、是否尽善尽美作判断标准。

  为摩托返乡大军开通货运专列,刚刚开始,效果当拭目以待。即便在实施过程中还做不到尽善尽美,但这至少为帮助外来务工者更安全地回乡过年作出了一次新的尝试、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对于在试行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遇到的问题,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修正,这项改革措施就有可能做得越来越好,最终实现交通安全和外来务工人员顺利回家的双赢。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类似的试水,在为外来务工者带来更安全、舒适、经济的返乡体验的同时,演绎出铁路春运转型之路。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