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美国行,拓宽中国国际空间

2015年09月30日 06:55   来源:京华时报   徐立凡

  中国的大手笔,不是大在推动共同发展的资金额度上,而是大在维护国际关系基石和准则的坚决态度,以及义利相兼、义重于利的理念展现上。

  当地时间28日傍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后,离开纽约启程回国。访美期间,中美共达成49项成果和共识;联合国之行中,习近平主席先后出席并主持联合国发展峰会、全球妇女峰会、南南合作圆桌会并发表了5次重要演讲,与许多国家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谈。

  习近平的美国之行,时逢两个重要时间点。

  一方面,美元加息临近,美国布局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引发新兴经济体商品货币大幅贬值和对全球自由贸易是否会被动摇的担心。而中国制造业、贸易出口增速下滑,加上股市剧烈波动,也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此外,出于有意无意的议程设置,中美在西太平洋海空域、网络安全领域的分歧显性化。这一切,都要求中美加强沟通对话和危机管控。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重建国际秩序的产物,联合国需要在推进自身改革,更好发挥在全球治理中的应有作用,遏制歪曲二战史观、挑战战后体系的潮流等方面,展现出更积极的姿态。

  这一系列背景,构成了习近平美国之行的两大使命。其一,是推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其二,是推进共同改善全球治理体系。对照习近平访美的成果清单,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美关系是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贸易额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中美两国,不仅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全球安全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美达成的49项成果和共识,涉及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双边务实合作、亚太地区事务、全球性挑战等多个领域,既注重基础性、战略性的关系建设,又直面两国关系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增加了战略互信,强化了风险管控。加快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为中美扩大经济共赢面打开了新大门;加强反腐败和执法部门间的合作,继承了《反腐败北京宣言》的精神,推动了国际反腐合作;美国不支持“台独”“藏独”“疆独”也不介入香港事务等,维护了中国的核心利益,等等。这些成果和共识,对中美增信释疑具有重要作用。

  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是改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前提。设立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和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的支持和对多边合作事业的推进;对全球发展的六项新承诺,推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6个100”项目,体现了中国的“共同发展观”。中国的大手笔,不是大在推动共同发展的资金额度上,而是大在维护国际关系基石和准则的坚决态度,以及义利相兼、义重于利的理念展现上。

  这些重大成果,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的国际空间,也凸现了中国作为国际秩序建设者和世界经济贡献者的定位。这一定位也决定了,无论国际经济和安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保持定力,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