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剧要对历史有敬畏感

2015年08月11日 07:19   来源:光明日报   王子墨

  一部国际化班底的“史诗奇情大片”缘何骂声不断?一群认真做事的人为何会“齐心协力地拍出一部烂片”?近期,《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前任编剧的一篇反思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揭开了该剧历经6年数易其稿的“奥秘”:投资方以极大的野心,一次次更换创作班底、一次次颠覆故事重写剧本、一次次大胆篡改历史、一次次增加雷人噱头……于是,6年的野心勃勃、不断叠加,一股脑儿塞进了仅120分钟的电影时长里。最终的确是无所不包,却导致情节突变离奇、价值观历史观混乱不堪。其直接后果,就是观众不知所云、普遍失望。据统计,一周之内,该片的排片比率从首映当天的22.21%直降到3.66%,而该片在豆瓣网的评分仅为3.5分(满分10分)。观众的“不买账”可见一斑。

  具有传奇性的历史故事,总免不了被一再改编和重新演绎、解读。历史上以“唐明皇与杨贵妃”为原型的艺术创作层出不穷:前有元朝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后有清朝洪昇的昆曲《长生殿》。两者的主题大异其趣,《梧桐雨》写家国之悲,并把杨贵妃写成了红颜祸水,虽然论调古板,但也符合当时的价值观;后者写生死之爱,把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写得婉转动人,虽然想象力有些奔放,但也不算离谱。

  虽然《梧桐雨》和《长生殿》不是当代艺术,但改编成功与否的道理是相通的。两部戏曲都对历史做了一定程度的改编,但改编是为剧情服务的,两部作品也是有品格的,不会为了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而把历史改得庸俗、无聊,特别是剧作中渗透了作者对生命、社会的思考,这样的作品是有灵魂的。

  反观我们今天的一些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并不包含任何思索,只一味地在乱弹历史的道路上狂奔。没有思考、缺乏主旨,只能靠拼凑噱头、制造话题,用生硬技法去堆叠“特效”;迎合低级趣味的改编历史,历史不仅“变脸”了,而且“变味”了;为了制造卖点,选择一批气质不符合角色但人气高的演员,平添影片的突兀感;有时电影全片没有铺陈,直到末尾才发现好像少了点什么,便急不可耐地让角色说出一些“杀身成仁”“保境安民”的套话空话,更让人哭笑不得。

  近些年对历史观把握失控的电影,如《王的盛宴》《苏乞儿》《战国》等,相对投资来说,其票房都不太乐观,观众口碑更是普遍较差。我们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可供挖掘的文化财富实在太多,在筹划阶段,如果主创人员少想一些“票房多少”之类的短期愿景,多想想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类看似高远,实则与票房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才可能会赢得观众的认可。

  历史本身是有品格的,在观众心中既包含了事实也蕴含了价值观。对历史缺乏敬畏的改编,实则是撕裂了人们文化心理的共识,撕裂的程度有多深,舆论和观众的反驳就有多强烈。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