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龄化社会危机的警示

2015年07月28日 07:2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蓝建中

  近日,国内媒体关于中国可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报道,引发关注。恰在此时,记者来到北海道。北海道处处青山绿水,风景不俗,不过令人感慨的是,这里的城镇和农村都是如此冷清,有的饭馆顾客稀疏,似乎只有记者一行人捧场,而有的店老板和老板娘看似已年近古稀却还在工作,记者租的中巴车的司机,也已年届六旬。

  这一现象,应引起大家对人口政策足够的思考。

  实际上,冷冷清清并非北海道独有,这是日本进入老龄化时代后地方的普遍现象。服务业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也是老龄化的一个反映,在东京,也有很多饭馆不得不雇用在日的外国人,而出租车司机,几乎无一不是白发老人。

  日本的老龄化势头非常凶猛,短短几十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日本曾出现婴儿潮,1947年的总和生育率甚至达到4.54。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总和生育率迅速下降,1974年总和生育率已首次低于2.1(国际社会公认平均每对夫妇需有2.1个孩子才能实现人口的自然更替),从而出现了“少子化”。

  老龄化的直接后果是劳动力的缺乏,农林渔业都出现劳动力紧缺的状态,日本农业的平均从业人口年龄已经超过67岁,成了“老爷爷老奶奶农业”,而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第三产业更是极度缺乏人手。

  实际上,少子化倾向在大城市也非常显著,2004年7月的《人口动态统计》显示,东京是日本全国首个总和生育率低于1的地区,显示“下一代的再生产失败了”,东京的一些小学已经因没有生源不得不关闭。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进入了“发展阶段实现完全雇佣”的“刘易斯转折点”。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正是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及总和生育率开始降低的时候结束的,可以说并不是偶然现象,老龄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非常显著。

  如今,日本越是老龄化的地区,经济越落后。财政破产的北海道夕张市2006年的65岁以上老人比率达到41%,是老龄化率最高的一个市。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赵宏伟指出,生孩子才是最大的经济政策,怀胎十月,住院生子,消费额超过买房首付,生子后的月消费额超过房贷月供,生一个孩子超过买一套房的消费,又是纯刚性消费,有了孩子才有此后买房,没了孩子没了人,房子也没人买了。日本由于生儿育女的消费乏力,结果失去了经济赖以发展的最大市场。

  他指出,安倍搞了个“海外战争法”,但是2014年的统计显示,自卫队员平均年龄已经达到38.2岁,简直是一伙“老爸兵”,去年日本报名参加自卫队的只有3.1万人。

  老龄化使养老金制度面临巨大困难。随着老龄化的高涨,领取的人越来越多,缴纳的人越来越少,难以为继。另一个直接影响是,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全国整体的医疗支出也就越来越多,在职人员的缴费负担也在增加。可以说,生育率降低和老龄化有可能成为摧毁日本医疗保险和养老金制度的致命杀手。此外,老龄化给医疗设施带来巨大压力,由于劳动力不足,日本已经不得不开始从国外引进看护人员。

  日本杏林大学教授刘迪指出,低生育陷阱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比如包括教育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女性独立问题等,这些问题一旦结合在一起,形成定式,单从哪一方面入手,单纯宣传或者诱导,都很难奏效。

  刘迪认为,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减少,非但是日本社会的重要问题,也已成为发达国家最为普遍的危机。在“国家”三要素中,人与土地、主权同样重要。人口数量减少,必然严重动摇国家根基。今天日本最大、最为深刻的危机是社会老龄化及人口减少。人口减少造成地方行政组织崩溃,可能导致“国将不国”。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比中国高得多,但是仍面临着劳动力不足问题。可以说,在现代工业的高增长率和高自动化环境下,维持足够的劳动力人口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条件。

  生育率降低如同射出的箭,一旦形成低生育文化,再采取措施促进生育,效果已经极为有限。人口是民族和国家的生命载体、实力载体、竞争力载体和力量之源,人口最终决定民族与国家的命运。殷鉴不远,日本老龄化对国家的严重危害,值得我们深思。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