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家医院花掉了31万元治疗“性病”后,徐某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只花156元即治愈了所谓的“尖锐湿疣”。徐先后找到两家医院,退回了28万元的治疗费。有评论对此追问,患者为何相信“31万”不相信“156元”?(7月15日《扬子晚报》
这种追问其实是在强调——为什么一开始不选那家“156元”的正规医院?针对看病问题,这种药方开得非常普遍。无论是媒体,还是管理机构,都习惯于给出千篇一律的答案——看病要去正规医院。当然,这里的“正规医院”指的其实是地方最好的三甲医院,毫无悬念。当下,这种观点几乎垄断了认识的市场。这真的是解决看病问题的灵丹妙药吗?
前两家是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可以“自由”经营发挥的低级别公立医院、最后一家是教学的三甲医院。最后患者的问题是在三甲医院解决的,并且是花最少的钱得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而前两家花了最多的钱却几乎没有效果。看起来,这种个案产生的说服力是非常强大的。
但是,选择三甲医院就一定是对的,不会存在任何问题,是如此完美无缺陷?当然不是。前几年,在国内轰动一时的“550万天价医药费”事件,涉事的哈医大第二附属医院是三甲教学医院。随后不久,另一起“深圳天价医疗费”事件又被曝光,一位患者住院119天的费用高达120多万元,最后被确认违规收费的深圳人民医院依旧还是三甲医院。三甲医院如此有恃无恐操作,说明了当其过于强大后,当就医者失去了对话和选择的话语权后,绝对的失控必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对此,关注中国医改多年的专家蔡江南早就发出过警告,目前医改进程最大的利益集团是公立三甲医院和政府卫生部门。公立三甲医院为什么会成为最大的利益集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它太大了,大到变成一艘巨大无比的航空母舰,问题就来了。它的屁股已经注定不能和公共利益坐在一张板凳上。
这种正规的定义定性也是很有问题的。在这起典型的国人就医案例中。首先,新闻曝光的这两家陷入丑闻的医院是不是正规医院?当然是。证照齐全,公开对外营业,正规得很。而且从概念上来说,社区医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其实都是正规医疗机构,在潜意识里面,因为其小悄悄把之拉入“不正规医院”,因为三甲之大将之定义为“正规医院”,这种逻辑已经非常有问题,展现了人们对“高大全”的一种盲目迷信和推崇。
在这个过程的构建中,政府权力机构同样成为了三甲医院的“粉丝”,跟着这种迷信走,这才是最致命的。当下的“大医院病”这种烧的温度越来越高,再普通的疾病,很多人都要涌向大医院就医。如果这种思维继续统治人心,成为主流,注定会造成大医院的过度透支,不堪重负。而与此同时,社区医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的门前冷清,无人问津,资源被闲置浪费。一些欺诈事件此起彼伏,除了解读成医德败坏堕落,你还可以解读成一个生存艰难、越来越孱弱后选择的一种不择手段、垂死挣扎。
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下去,垄断集中的医疗格局真的会让公众最终有甜头可吃吗?“选正规医院”就是解决看病的灵丹妙药?管理者对此应该保持清醒,不要被这种狂热的流行绑架了头脑,随波逐流,而应该意识到病根恰恰出在垄断上,这恰恰是问题产生的源头。有人呼吁,多建和扩建三甲医院来解决看病难问题,但这只不过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自救法,治标不治本,而且让病根埋藏得更深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