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请勿完全“城市化”

2015年06月16日 07:38   来源:西安晚报   朱昌俊

  6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自主招生和圆梦计划的面试测试。记者了解到,此次参加自主招生和圆梦计划面试的考生有800多人,面试中考生不能透露个人信息。面试题目五花八门,有家长质疑“考实验”“逛博物馆”面试环节对农村考生不公,招办人员现场作了解释。(6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教育部几乎连年强调自主招生应适当向农村地区中学或考生倾斜,并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如2013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在初试、复试等环节均提高了农村户籍考生入选比例,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中农村户籍考生的比例不低于20%。但近年来,自主招生承受的“不公”质疑,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

  人大方面回应称:“实践环节的考评占学生总成绩的10%,录取时酌情考虑生源地的现实情况,不会影响总成绩。”到底会否影响总成绩,暂且未知,但当下的自主招生考试是以标准的“城市视角”来考查农村学生,却是事实。尽管教育部门要求各高校必须按比例对农村考生进行录取,虽也最终保证了结果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种方式并没有改变评价标准,考试设计所透露出的以城市考生为中心的倾向,依然会让一部分农村考生感到不适。而按照比例录取,对农村考生“降格以求”,显然也并非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

  因而,已历经数年发展的自主招生,在照顾农村考生权利方面,理应有更精确的应对之道。譬如,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并且充分考虑考生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经历,辅以更具针对性,更契合考生实际的评价标准与考题来考查考生。如此既能够保证结果的公平,更能真正实现以最恰当的方式选拔出最优秀的考生。其传递出的人文关怀和尊重意味,更能彰显高校的理性与情怀。

  曾有专门针对自主招生的研究指出,从近年来自主招生改革实施情况来看,其招考的各个方面及环节,均带有浓郁的城市文化情结。譬如自主招生试点学校与录取人数集中在大中城市,自主招生的生源地集中在城镇地区,自主招生考试内容倾向于城市化等等。然而,正如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玉良曾说,真正一流人才,如果从其成长规律来看,按城市和农村分类的话,农村孩子成才的概率高于城市学生——对于一些必须静下心、深入思考的领域,农村孩子的优势更加明显。换句话说,类似自主招生这样的招生考试制度,自身存在缺陷。而如何让农村孩子在更合理的考核之下,发挥优势脱颖而出,正是自主招生制度不能回避的补缺。

  自主招生作为高招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其本身并无问题。城乡考生的差异,在本质上仍是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的直接产物。要防止自主招生的公平初衷被扭曲,告别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失衡格局依然是根本出路。但在这之前,自主招生理应以最大限度的诚意来弥合这种权利落差,而非放大。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