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吴海"憋屈"惊动国务院 离解决问题有多远?

2015年05月19日 13:13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近期,桔子水晶酒店CEO吴海给李克强总理发出一封题为《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的公开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也引起了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国务院为此专门召集有关部门进行研讨。

  如何消除吴海的“憋屈”?

  【一】权力不能再任性

  让吴海感到“太憋屈”的诸多问题,其实都不难找到症结,无非就是权力太任性,比如每逢节日的吃拿卡要、基层警察随心所欲的执法、不同部门之间的扯皮。如果不是一个有亲身体验的创业者,恐怕都很难相信一些政府部门至今还停留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中。在地方,一些部门对“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恋恋不舍,不愿意放权。如果一些部门没有了那种可以令创业者“哆嗦”的权力,也就不可能在节假日收到企业送上的“特种税”。【详细

  【二】基层部门要回应

  叫嚣着“国家规定是狗屁”的基层官员,虽然只有曝光的那一起案例。但,许多基层官员,虽然没有在公开的场合直接说“国家规定是狗屁”,但这也不妨碍他们不执行、不落实、不办事、不服务。当我们的地方政府基层部门主动来邀请一些受了“憋屈”的企业家或是老百姓的时候,才应该是服务型政府功成名就之时,也应该是简政放权真正取得成绩的时候。【详细

  【三】企业家都来“点菜”

  下一步简政放权尤其是地方政府简政放权,要鼓励每一个“憋屈”的企业家、人民来“点菜”,政府部门要真正放低姿态,扮演好厨师与服务员的角色,让服务与需求完全对接,让政府部门从权力部门转变为服务部门。吴海的公开信反映的仅仅是酒店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其他行业和企业也有各自的“憋屈”,惟有对症下药,简政放权才会有实效。【详细

  【四】简政放权须到位

  彻底打破束缚在民营企业身上的一切“枷锁”,仅止于强调简政放权还远远不够。一方面,简政放权就是割自己身上的肉,政府部门大脑里固有的“高高在上”观念不转变,就会陷入边简边增的怪圈,最终使简政放权流于形式或中途流产。另一方面,简政放权必须有坚定的政府组织机构作保障,原有政府机构职能不整合、政府机构人员不精减,简政放权就难言到位。【详细

  【五】不能靠到中南海发泄

  吴海的憋屈,刺中的就是改革的“肠梗阻”以及“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国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明晰,但是,由于利益集团固化、以往工作的惯性和惰性,以及不少部门和官员的僵化、观望等因素,许多领域的改革进展不大,推行受阻。无须讳言,目前高层之于改革的大声疾呼,与基层的不推不动、瞻前顾后形成了鲜明对比。以前是所谓“政令不出中南海”,现在则是出了中南海却遭遇“肠梗阻”,以至于“最后一公里”迟迟无法切实突破。【详细

  【六】正确对待公民的“吐槽”

  政府究竟该怎样对待公民的“吐槽”?一个基本常识是,对于国家的改革和行政举动,只要在合法范围内,公民都可以提出种种建议甚至批评意见,这是公民的权利。而对于行政者来说,最应该打捞这些“吐槽”和批评声音,从“吐槽”与批评声中看到工作的不足,这是行政者应有的胸襟和情怀。那么,以一种邀请座谈的方式来对待网络“吐槽者”,而不是将其当作不可接受的异端,这事实上已经成为政府和公民良性互动的样本。【详细

  微言大义:

  @晒太阳的微博:吴海是条好汉!就该有人站出来喊一嗓子。

  @GRL好妈咪:领导批示了,底下的人不执行。

  @单诗尧:企业拿钱疏通关系去摆平一些事,老百姓能吗?

  @刘恒涛:政府组织需要扁平化,否则政令还是难以执行。

  @松火楼的秋天:憋屈就要说出来。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简政放权这一宏大政策话语,因为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民众介入讨论的热情向来很高,他们愿意诉说自己的遭遇,尽管各自的版本不同,但问题归根结底其实并无大的差别。

  其实,最大的关注点不是“吐槽者”受到邀请,而是座谈会后他们的意见能否改变现实。在此次座谈会上,不同的国家职能部门对此都有回应。从职能部门的认真表态,到具体问题的解决,还会有多远?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