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汪国真,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2015年04月27日 09:24   来源:中国网   王传涛

  4月26日凌晨2:10,59岁的汪国真因肝癌不治于北京301医院逝世。于丹发微博说,我们遇见他,在恰好的年龄上。

  汪国真驾鹤西去,有关他的消息和评论,很快在朋友圈里刷屏。许多人满怀伤感地回忆起了自己年轻上学时手抄汪国真诗句的情形;也有人翻出了习近平主席引用过的汪国真诗句;更有人把汪国真的诸多经典诗句搬到朋友圈中供人品读……汪国真的不幸离逝,让人伤悲;但正如许多文化现象一样,如果离逝能够掀起一股文化热,对于逝者而言,又何尝不是最好的慰藉!

  汪国真的诗歌到底好不好,在诗坛向来存有争议。必须要说的是,汪国真的作品并不被一些同行看好或称赞,许多人认为汪国真的诗歌不过是些心灵鸡汤之类的人生格言,不深奥、不哲学化,不撕裂、没有痛苦,相反尽是安慰和自我满足,但是,衡量一位诗人的成就,读者或受众的数量从来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汪国真现象”之所以能够存在,以及汪国真的诗句至今仍然有生命力,说明了汪国真的诗有很强的生命力,触及到了许多人的内心。

  汪国真的诗是充满正能量的心灵鸡汤,但任谁都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心灵鸡汤并不造作。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些句子通俗易上口,虽然“营养丰富”,但不至于反胃。我想这也正是汪国真能够走红的原因所在。要知道,在诗歌领域极具造诣、一直探究生死问题的海子,其传播度最高的诗句也不过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这也是一碗鸡汤。

  能够触动心灵的诗歌,必然是好诗歌。在写诗歌还是高冷的文艺生活的时候,在写诗歌还能当饭吃的时代里,汪国真在上世纪90年代搭上了一路末班车。之后,我国便进入了许多人所讲的“诗歌已死”的时代。因此,汪国真当算是一个文化符号,他的存在及走红证明了那个时候公众和读者对于诗歌的渴望,而他的没落也证明了这个社会的浮躁。

  当朋友圈成为阅读的主要中转站,当微博中的搏人一笑的段子越来越受人喜欢,当我们离开纸制媒介,我们的阅读便越来越不需要走心走脑,大量的碎片化、应景化、新闻化的信息每天充斥着我们的眼睛及大脑,我们不再去思维更大更深的生命、哲学问题,我们的生活也就越来越不堪,而幸福指数也就会越来越低。这个时候,我们其实是需要汪国真的诗歌的。

  今年年初,诗人余秀华红了;今年第二季度,汪国真的诗又一次红了……无论对于诗歌,还是对于读者,这都是好事。这证明,诗歌仍然有复苏的迹象,精神空虚、灵魂需要慰藉的国人,仍然期待能够读到撩拨到心弦的诗句。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