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从“显摆”到“低调”缘于反腐高压?

2015年02月17日 07:10   来源:红网   徐甫祥

  “以前单位同事衣着很注重品牌,特别是国际一线大品牌,很长脸。现在谁敢‘踩雷’啊?都走低调路线”,山西省国土系统的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层干部高先生表示,现在机关干部的衣着用度都注意了不少,几乎没有人穿戴大品牌服饰。(2月15日新华网)

  为了证实所言不虚,这位高先生还扬了扬他那块印着“某某会议纪念”字样的旧手表。随后,记者走访了太原的天美名店、天美新天地以及王府井等高档商场,发现确实略显冷清,往日那些“不差钱”的“土豪”们好像一夜间消失了。据天美名店销售部的梁经理透露,往年“两节”期间热销的国际品牌,今年销售量均出现下滑,男士品牌跌近三成,有些商务品牌几近腰斩。

  外资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下滑态势似乎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一点。贝恩策略顾问公司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大陆精品市场规模约1150亿元,下滑1%,8年来首次负成长。其中,男性精品消费大幅衰退,腕表销量下滑13%,高档男士服装滑落10%。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与“外露”的高端品牌展现颓势相反,“不显摆”的高端内衣等品牌却呈热销之势。某业内人士表示,从2012年起,中国的高档内衣销售一直在增长,去年占内衣销售额的30%。伦敦高档内衣品牌“大内密探”称其在华4个门店的销售额至少已超预期25%。

  这一增一减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呢?有学者将高端品牌呈总下降趋势归结于现在干部之间相互攀比的奢靡之风得到了遏制的结果。当然,也有人认为,“土豪”们之所以不敢露富,缘于反腐压力,遂将消费需求转向“不露富”的高端内衣,这也是两类品牌销售此消彼长的原因。

  其实,能够支撑高端品牌市场的消费群体,无非就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群、外资等高收入企业的白领人士、收入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以及银行、电力、石油等特殊行业的中高层人士。但这部分人毕竟占总人口数不多。按目前的国情来说,单单依靠这部分人群自身的消费需求,充其量只能将高端市场的消费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平台。而前些年热乎得有点怪异的高端市场,显然还有其他群体推波助澜。说穿了,就是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贪腐官员以及他们的近亲属。支撑他们经济能力的来源,一是权钱交易,二是巧立名目的公款消费。

  而当前能影响高端市场呈现“此消彼长”现象的力量,显然也来自这部分群体。一方面,贪腐官员纷纷落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端市场的消费能力。而一些尚未曝光的官员慑于反腐压力,或者说吸取了诸如周久耕等官员因露富曝光的教训,因而有所收敛。这也算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更主要的原因,则在于八项规定的从严执行以及惩治腐败的震慑力。送礼的暂时不敢送了,收礼的暂时也不敢收了。加上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公款消费及滥发福利的大力度整治,无论是权力部门、特殊行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均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腐利”收入,这也形成了对高端市场的冲击。当然,风气好转也是重要因素。

  至于高端内衣市场趋旺,也不能一慨而论。在廉洁之风劲吹的大环境下,在外资、央企、机关单位等工作的中高层人士,有不错的收入,又有较高的消费需求,一方面出于消费观念的变化,加上不愿露富引起无端非议,把目光转向内衣市场,也是一股不小的潜在助推力量。当然,也不排除一些贪腐官员及近亲属出于收敛的考虑,转而进入内衣市场的原因。

  笔者认为,既然出现高端品牌消费走向从“显摆”到“低调”的变化,说明还有相当购买力在持币观望。高端品牌市场是否能始终保持在一个与国民经济水平相一致的状态上,实质上取决于反腐败及贯彻八项规定能否始终如一的持续。也就是说,高端品牌市场的走向,实质上从某种角度上反映了政治清明、官场廉洁的现状。

  总的来说,整个高端市场的趋冷,正如高端餐饮市场萎缩一样,与反腐高压确实存在关联。就整个高端品牌市场来说,只要保持在一个与国情匹配的水平上,应该说是很正常的。而对于内衣市场的变暖,也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反腐持续施压,落实八项规定不走样,则前些年高端品牌市场的非正常火红的怪异场景,有望不会重现。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