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龙又拍到华南虎 该如何放过这个农民?

2015年02月11日 09:38   来源:光明网   朱昌俊

  自2012年4月27日出狱,在沉寂了近三年后,“华南虎照”事件主角周正龙来到北京,于10日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申诉状,要求改判无罪。在申诉状中,周正龙提出6大方面近20条申诉理由,其中包括“法官诱骗申诉人认罪”和“口供有刑讯逼供嫌疑”等。(2月10日《华西都市报》)

  从虎照引争议到被判入刑,刑满释放,再到继续寻虎,及至这次向最高院提出无罪申诉,“华南虎照”事件主角周正龙,在这八年中其实从未真正远离舆论的聚光灯。而外界对之的纠葛围观,也同样未能在一场司法审判后真正烟消云散。将之视为偏执者有之,力挺者有之,同情者同样有之。但这一次重新出现在媒体镜头下的周正龙,虽然仍然声称要将寻虎坚持到底,但其主要角色已经发生改变——由一个至少暂时失败的寻虎者,变身为一位申诉者。

  对于围观者而言,虎照到底是真是假,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倾向性的答案,在没有更权威的证据出示前,或都难以各自说服。围观或只是纯粹出于好奇一个农民究竟要在自己近乎偏执的寻虎路上走多远,其背后是否又有着其他的不为人知的利益驱动。因此,这一次,不妨放下有关虎照真假的标签化解读,去条分缕析一位申诉者的归来。

  2008年11月,周正龙因诈骗和私藏枪支弹药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6个月。而在出狱之时,周正龙就改口坚称自己未曾造假,并透露将提起申诉,为冤屈翻案。事实上,在向最高院申诉前,周正龙已经在当地各级法院进行了申诉,但都不了了之。在其无罪申诉书中列出的近20条理由中,“法官诱骗申诉人认罪”、“口供有刑讯逼供嫌疑”等,其实已经无关虎照真假,而是指向司法程序上的问题。因此,即便在目前条件下,仍难以为虎照的真实性翻案,但对这一程序指控,相关方面还是有责任正视周正龙这一申诉者的权利。

  如果重新回顾华南虎照事件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其实虎照的真实性问题,至始至终,都非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所在。且从常识判断,仅仅是因为一位农民的造假,该事件恐怕远难生发如此之大的声势。因此,即使周正龙最终被法院判定为诈骗,但有关华南虎照的来源,以及整个事件是否存在着其他幕后操纵者的疑问,依然横亘在公众心中。该事件的热度难消,也多源自于此。

  这种公共疑问的衍生,绝非是围观者的想当然。譬如,周正龙出狱的第二天,彼时的“打虎派”的代表人物、中科院研究员傅德志即抛出“顶缸替罪”,称该照片是媒体在周正龙老家拍摄《巴山寻虎》节目时拍摄的,而周只是“顶缸替罪”。再譬如,在虎照被鉴定为假之后,当地已有13名大小官员受到处分,但在周正龙出狱后,周的继续寻虎之路,是否仍就有着某种外部利益驱动的支持,仍是一个疑问。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样的背景不被厘清,周身上的“偏执”或永远难以让人理解。

  周正龙被释放后,有舆论呼吁放过农民周正龙。或许,事到如今,这位处于真假纷争之中的农民,自己都难以弄清楚自己的真实动力与扮演的角色。如果纯粹只是出于一种个人层面的偏执,已然是其权利,社会也不必大加苛责。但若背后存在着其他力量的推波助澜,而周正龙只是走向台前的一位表演者,则又令当别论。

  周正龙到底是不是“替罪羊”,其偏执的背后是否有着被隐藏的主角,在受审过程中,是否真的存在着刑讯逼供等司法程序问题,在华南虎照事件上演N季之后,这或才是最值得追问,也应当被厘清的公共疑问,唯此,农民周正龙也才能从各方的围观与推波下真正走出。至于虎照是否造假,这些就还是交给学界吧,公权力方面的介入还是谨慎为好。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