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爆出的几张照片令人咋舌:陕西汉中市环保局内,空气监测设备被洒水车喷水。市民质疑,喷水影响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是弄虚作假。汉中市环保局对此回应称,喷水是因工作人员认为监测设备上有灰尘,擅自对监测设备进行了冲洗。(1月20日《华商报》)
早不喷水,晚不喷水,偏偏是在汉中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连续出现中度及重度污染,当地政府启动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时候才去喷水;而且,市环保局里被喷水的这个监测点,也是汉中市纳入换算体系,换算出空气质量指数,并公布至环保部网站的3个监测点之一。如此“敏感之地”,被曝“喷水照片”,公众岂会不疑?
现实生活中,空气质量人人感知、无法掩饰,但监测数据有无作假、是否“失真”,在不少地方估计还做不到万众一“信”。就拿汉中市环保局内的这起“喷水风波”来讲,虽说有关部门事后调查回应称,当日给监测点喷水的时长约在5分钟,“长时间的话会有所影响,这么短的时间,不会影响监测结果。”但公众同样可以质疑,如果没有网民抓住把柄爆出了“喷水照片”,谁能断定是喷一次还是喷多次?要是周而复始地“连续作业”之下,这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还会“不受影响”么?
按照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机制,采取企业限产限排、建筑工地停工、加强道路保洁洒水、冲洗花草树木、禁烧有烟煤等多种措施来治污降霾,这些行动合情合理,也无可厚非。然而,“压力山大”的有关部门,会不会想到“多快好省”、走条“捷径”,至少也让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显得稍稍“赏心悦目”一些,这种疑虑和猜测,则并非绝无发生的可能。
环保局“喷水风波”是无心之失还是“掩耳盗铃”?“公说公有理”暂且不议,而“婆说婆有理”的不解与困惑,却也实实存在。否则的话,说是给树木喷水除尘,怎么喷着喷着就喷向了五层高楼上的监测设备,且还一喷就达5分钟之久?另外,作为“喷水”当事者的58岁环保局工作人员,又何以一会说“我当时也不知道那上面有空气监测仪器”,一会又称其冲洗过程中,认为监测设备上有灰尘,擅自对监测设备进行了冲洗?
“有图有真相”成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倒也没什么,毕竟真实内情只有一个,具体原因也必会越辨越明。由此想到,陕西汉中市环保局的“喷水风波”,其实也“喷”出了许多地方亟待重视和解决的一种监测之惑。这就是,如何通过借用外力的社会监督,多一些环境监测的民众参与,进而增几分监测数据的绝对过硬和可信。譬如,要是当地环保部门平时就善于组织热心市民和网民,身临其境地开展诸如“走近环保监测”之类的公益活动,使之也能“内行看门道”,做到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发布过程的知根知底、了然于心,想必那种“一见喷水就误解”的“求真相”热议,当也不会迅速发酵、纷纷扬扬了吧。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