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2元地铁或像3分钱冰棍成美好记忆

2014年12月30日 09:06   来源:环球时报   

  昨天是北京地铁调价及4条地铁新线开通后的首个工作日,大批上班族拥入地铁交通线,感受更高的票价,以及调价后的人流。根据官方统计,地铁早高峰的乘用人次与上周同时间相比下降5.23%。

  互联网上的抱怨难免出现,但总体看,这次调价是顺利的,舆论的反对声没有超出正常范围,表示理解的声音也很多。这说明,社会主体很清楚无限制地增加地铁补贴不是长久之计,适当调价可以接受。但涨价毕竟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对很多人来说,这时候发发牢骚比鼓个掌似乎更正常些。

  北京地铁票价直到2007年之前,一直是缓慢上涨的。就是那一年,大概与迎奥运会有关,价格的时钟被倒拨,从分段计价改为2元统一票价。当时民众一片欢呼,但北京的财政没过几年就撑不住了。新的市政府只好重新向人们讲述“市场经济”,而让人们深信某种道理比他们实实在在的利益还重要,就不那么容易了。

  应当说北京上班族还是很讲理的。毕竟2元地铁票价不仅全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权当是前几年赚了,如今又恢复常态了吧。

  公共交通费上涨,将带来一系列扩散效应。由于城市的外来者和部分低收入者大多住在郊区,他们多支出交通费必然给他们的雇主造成压力。而且这只是城市低薪职位面临挤压的一个信号。

  从长远看,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靠廉价劳动力维持的运营公司,将面临更多挑战。城市其实是有机体,当它们的规模大到很严重的地步时,住房、交通等难题就会引爆,它们既是城市的困扰,也是城市阻止新移民进入的痛苦方式。

  世界大城市的交通费都很贵,在伦敦,一个住在郊区去城里上班的雇员一个月花费二三百英镑交通费,是很正常的事。也就是说,市区工资最低的岗位也需能让雇员对支付这笔费用不感到困难。

  北京前几年公共交通费最低,但郊区的房子却比全国其他大城市的都贵,二者相互冲抵达到一种平衡。未来交通费上涨,郊区的房价大概就更难撑了,北京的调整将是长期系统性的。

  在交通问题上,不可能搞“纯市场经济”,但它又不能离市场经济太远。公众对政府有多重要求,政府也有一些发展城市的计划,这些因素不断在政府的手里掂来掂去。

  有人说,政府要听社会的,为老百姓服务,但又要有决策能力,不能完全被易反易覆的舆论牵着鼻子走。他们打比喻说,如果30年前就有微博,那么今天的中国就和印度一样。这话不严谨,但有些道理。

  北京的常住人口和台湾省差不多,土地面积不到台湾的一半。上海的人口比北京还多,土地面积不到北京的一半。如果和欧洲比比,那么北京的人口大约是法国的1/3,土地面积只有法国的约1/30。尽管亚洲还有个别更拥挤的城市,但总体看,中国的城市管理面临着全人类最高级别的考验。

  中国发展很快,各种变动交织,这种时候形成稳定的价格体系和社会体系都很难。如今中年的国人都经历了无数变迁,他们小时候吃的几分钱的零食,如今大多都涨到了几块钱。他们不断感觉东西越来越贵,“生活变好了”往往是他们蓦然回首时的发现。

  我们强烈希望,今天的年轻人也会像上一两代人那样,不断抱怨,却不断发现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如果那样,北京2元地铁票价就会成为3分钱冰棍那样的美好回忆。▲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