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必须要有人为“艾童”的命运负责

2014年12月18日 10:53   来源:西安晚报   王聃

  “通过召开群众会,大家一致要求有关部门对坤坤进行隔离防治,(让他)离开这个村庄,保障全村群众及儿童的健康。”村主任何其在村民小组会上说。近日,在四川省西充县某村,200余位村民用写“联名信”的方式,欲将村里一位患有艾滋病的8岁男童驱离出村。8岁男童名叫坤坤,2011年,坤坤因摔破眼角住院治疗,家人那时才得知坤坤携带艾滋病病毒。按照医院的检查,坤坤在母亲肚中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7版)

  刚刚过去的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半个月之后,再来看接踵而来的驱逐患“艾”男童事件,我们的心情不能不是五味杂陈的。

  我不知道,对于那些联名上书试图驱逐“艾”童坤坤的村民,怎样来评价他们才是合适的。联名上书来驱逐“艾”童的方式,显然是“多数人的暴力”,是一种伪民主下对个人权利的粗暴侵犯,但是,正如作家苏珊·桑塔格在《艾滋病及其隐喻》一书中所说的那样,驱使他们做出如此举动的,仍然是一种对于艾滋病病症的深深误解。以村民的目光来视之,艾滋病不仅是一种包含犯罪感和耻辱感的疾病,也可能是一种容易感染的绝症。由此,方有了他们简单且粗暴的联名上书。

  我真正忧虑的是,就算当地的村民表现出可贵的包容品质,“艾”童坤坤就能获得一种足以生存的现实保障吗?答案显然存疑。至少从新闻的内容来看,坤坤父母常年不在其身边,甚至拒绝承担对其的抚养义务。至于当地的乡政府,应该说也做到了力所能及。不仅从2012年开始就对坤坤所有的治疗费用进行全部报销,一直以来还以现金的方式对其进行生活补贴。但一切依旧还不够。对于8岁“艾”童坤坤来说,当下他最需要的,是正常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但这些他触手难及。

  从这般意义来说,“艾”童坤坤无疑首先是一个无辜者,因为他在母腹中就染上了艾滋病病毒,这是他所无法左右的命运。如此的无辜情状,可能是大多数农村人患上艾滋病的共同原因。但如果把观察的视野拉得更长一些,“艾”童坤坤更是一个被抛弃者。抛弃他的不仅是村民群体,还是对于农村艾滋病病人的权利性救济乏力。或许地方政府能够在物质上提供最大可能的帮助,但在权利的维度上,它所能提供的仍然相当有限,因为此种有限,坤坤甚至不得不被村民嫌弃。

  必须要有人为“艾”童坤坤的命运负责,必须要更深刻地打量到人群中孤独的农村艾滋病患者。当村民在驱逐患“艾”男童时,其实是在驱逐一种天然的恐惧。要让如此“原始”的行为不再发生,加大农村的艾滋病常识教育,自然不可或缺。在此之外,关键的是,努力为农村艾滋病患者提供一种稳定的生活安排,不至于将他们推向被人驱赶的境地。新闻说,当地乡政府表示希望能找到一家机构收容坤坤,然后给他提供治疗和教育,其实这样的“收容”,最应该由国家力量来做。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