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以来,由教育部组织的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测试抽测正在各省市展开,相比学校日常自行安排的学生体质测试,全国性抽测的要求更严,测试结果也比学校自主上报的测试结果更加客观。但事实上,学校却有诸多方法让测试数据“看上去很美”,而且这些做法已经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11月24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国家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渠道,按照正常思维,不论是自测还是抽测,体质测试都应该保证结果的客观真实,以便采取对应的措施弥补体育锻炼的短板,确保少年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然而,现实状态是体质测试数据成了“造假重灾区”,数据结果与学生身体素质极不对称。人们不禁要问:在普天之下包括教育在内都仇假恨假坚决打假的环境下,唯独体质测试这一项却网开一面,任其虚假结果存在,成为“公开的秘密”呢?
学校对于文化考试,一直是严格要求严肃考纪考风的,决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舞弊。为文化考试考出真实水平,除了增派监考老师,还启动了全程的电子监控,有的甚至将学校集中到操场进行,让单行单桌保持足够距离。对于考试舞弊行为,不管是小考还是统考,学校从来不给学生造假空间。学校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培养诚信品德,一方面是为了孩子具有真才实学。
但是,在对待学生体质健康指标检测上,学校态度却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们不仅不反对学生造假,就连学生请人代替,学校也不会制止。有的学校在自主检测中,甚至连测试形式也不去走,干脆让体育教师对照体质标准以达标比例“摸脑壳”。高年级学生体质一律比低年级好,以便体现学生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成绩好的学生体质一律很棒,以便体现全面发展。为了体现学校重视体育,不少学校靠“摸脑瓜”给国家学生体质数据库提供了很漂亮的“达标率”。
校为何会如此对待学生体测呢?其根本原因还是学校对学生身体素质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由于学校认识的局限,一直将视野对准学业成绩,即使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也仅限于应试考试的项目。学校对体育认识的偏差,直接导致需要造假来达到健康标准。因为这样的造假,一不影响兄弟学校,二不影响学生,还可以挤出更多时间学习文化课程,自然就会彼此心照不宣。
就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其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不能说完全不知情,他们对学校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是“瞎子摸象”,相反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了如指掌,只是没有魄力与决心去改变这样的现状。因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现状与学生运动习惯很了解,所以对近年向国家数据库录入数据便会作出统一部署,即要求学校按健康体质标准达标要求上报,达不到要求的会明确要求学校想办法。为何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明或暗支持这方面造假呢?
关键是对地方教育部门的考核将学生体质达标率作为重要依据,如果不达标,就意味着难以争先创优、甚至可能被考评为不合格。出于政绩的需要,所以对于学校这方面造假也就自然会默认甚至主动出谋划策,网开一面也就顺理成章。
学生体测造假,大家心照不宣,成为明卖猪婆子肉的公开秘密,其本质是我们对学生体质还没有真正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过分用达标来评价教育部门的政绩与学校办学业绩。因此面对体测成为造假重灾区,当下一要提高对体育课的认识,让体育课培养运动习惯的课程。二要淡化体育达标功利色彩,尊重学生体质现实,给地方教育部门尤其是学校少点压力。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