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和211工程存废问题值得深思

2014年11月15日 07:41   来源:羊城晚报   熊丙奇

  针对媒体报道的已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这一消息,教育部新闻办官微于13日晚间公开回应称,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尽管网传废除“985”、“211”工程的消息被官方正式否认,但这一消息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却值得教育部门认真思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推出的“211”、“985”工程,旨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高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水平,这些行政性质的教育工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在推进过程中,列入名单的高校,也获得国家更多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但毋庸讳言,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高校把进入工程作为奋斗目标,为获得项目“跑部钱进”,学校按照行政制定的指标办学,急功近利,追求高大全;所有高校被工程、计划分为三六九等,随着这些工程的推进,高校被分为985高校、211高校、小211高校(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一本、二本、三本院校、高职等,这制造了高校间的不平等,也严重影响学生的升学、就业公平,在考研和就业中,都存在学历歧视。

  事实上,国家已意识到计划办学的诸多弊端,因此,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都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照此改革设想,我国应逐渐清理各类行政性质的教育工程、计划,似就包括985、211工程等。除此之外,还应彻底废除行政治校的思维。前不久发布的国家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已提出要逐渐取消高校录取批次,同时对高职招生实行分类考试,这都传递出国家全面清理歧视性政策、等级管理传统做法的信息。

  但倘要废除已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工程,并非易事,这涉及破除既得利益。首先,取消985、211工程固然重要,但更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消除985高校、211高校这样的概念。终止项目是容易的,但要取消这些高校(尤其是部分高校校长、书记还有副部长级)的等级身份,就需要破除这些高校领导、师生的身份保护意识。

  其次,要杜绝新的类似工程、计划产生。不少教育界人士预判,即或取消这些工程,也会有新的名目取而代之。事实上,目前高校已有另一个2011计划,该计划更强调协作,包括校与校以及学校与企业的协作。但这一计划,还是行政主导的计划,也存在因行政审批、评价,而产生的权力寻租、形式主义等问题。国家应按照管办评分离的要求,防止类似计划出台。

  更重要的是,在取消按工程、计划配置教育资源、学术资源等传统模式的同时,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和拨款体系。建议成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结合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模、实际办学水平(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制定高校拨款预算,并进行有效监督。同时,政府管理公办学校,要建立由官员、人大代表和校领导、师生及社会人士代表等共同组成的大学理事会,负责制定大学发展战略、预算,监督学校行政公开、透明使用经费。这就从管办评一体、行政治校,过渡、改革到管办评分离、教育家治校。

  (作者为知名教育学者)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