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从“耿彦波粉丝团”看一个人影响一座城

2014年11月14日 14:48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当铁杆“耿丝”卢廷高因请愿,于10月15日被大同警方行政拘留后,“耿彦波粉丝团”再度为人热议。这个松散的团体,成员包含老党员、退休公务员、老教师、拆迁户、包工头、农民,各色人等。他们“挺耿”原因各异,有的感动于耿的铁腕作风;有的在大拆大建中获益;还有的在官场仕途升迁。他们为原大同市长耿彦波请愿,更多地是体现了一个美好愿景:希望政府高效、廉洁、雷厉风行。(11月13日《新京报》)

  【原因】城市主政者对城市影响过大

  当一届政府的为政风格过分依赖某一个官员时,这样的风格便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强烈个人色彩的烙印。但官员与政府的关系,尤如营盘与兵的关系一样,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政府永远都在,官员却有自己的任期。当官员结束任期离开此地之后,与其个性特别有关的一系列事物便会随之而去。如此,“人亡政息”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这种负责不一定直接表现在需交税款的增加上,而是可能表现在生活便利程度降低、生活成本增加、遗留问题困扰、生活方式急剧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上。即使耿能回来继续主政大同,这样的大拆大建的方式能够继续持续下去吗?他能筹措到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吗?他能让大同在短期内还上如此巨额的欠债吗?

  大同市“耿粉”们的这番举动,恰恰说明,很多城市的主政者对城市的影响过大,甚至大到了决定一城兴衰的程度,某一个时期来看这是一城之福,但从长期来看却是一城之不幸。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详细

  【建议】官员任期应该与重点工程挂钩

  我国实行的是官员任期制,主要官员每届任期是5年,耿彦波主政大同也是5年。耿彦波的工作变动很正常,但却忽视了他开启的很多重大工程,比较理想的做法可能是,等他完成主要项目后再变动工作。

  毫无疑问,每个市长都有自己的施政理念与政绩诉求,继任者未必会认可前任官员的做法。如果继任者认可前任的做法,也有能力完成前任留下的工作,无疑,不会有“烂摊子”。但如果继任者不认可前任的做法,那么,就会按照自己的施政理念重新铺“摊子”,这种现象存在于很多地方。

  要么打破五年任期制,把官员任期与重点工程尤其与民生工程挂钩,让官员以更好的形象离开现任岗位;要么规定官员根据任期来规划自己的工作,例如,重大工程必须在四五年内完成。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有数据显示,官员“任期制”执行率仅1%。无疑,官员频繁调动容易留下“烂摊子”。【详细

  【根源】从“人治”到“法治”才是正途

  在使用能吏和实现法治两个选项上,很少有人能够在后项上下真功夫,这固然有体制和大环境的原因,但一级党委和主要领导,多是把一个地方能否向上向外输送干部,有无“官员明星”吸引全国目光,作为比GDP更重要的“政绩”,非常规范式的耿市长就应运而生。

  不管是出于个人利益的挽救,还是对大同未来发展负责,形成一种全城呼唤的态势,都是对制度、对政策的信不过。不管是对丰立祥下台的欢庆,还是对耿彦波回归的呼唤,也都是源于现行机制和体制没被信任。

  市民要把各自利益从寄托在官员个人身上,转移到依靠法治上来。组织要把一方百姓的福祉看得比一个官员进退升降重要。耿市长回不回大同,不能盲从民意。为体现法治,不妨对他任职的负面评价来一番追责。将大同城市发展和对官员任用同时纳入法治命题之下,有效制衡官员主观任意性决定一座城市的命运,从法治上给大同奠定复兴的基础,让“耿粉”们无望的呼唤,成为一曲“人治”的挽歌。【详细

  微言大义:

  @静听阳光在笑:城头频换大王旗,各领风骚三五年。

  @kcon76:卖肾可以短期暴富,毁的却是后半生,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shi涅磐: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双子烦烦:人们总是习惯了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大同是一个人铁腕影响一座城的极致样本。可问题是,经济领袖往往是与权力精英存在身份重合的。在法治当道的今天,这难道不是时代精神的一种倒退吗?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