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模式

2014年11月11日 08:06   来源:人民日报   文宏武

  移动互联网并非仅仅使读者权利扩大,读者群体、阅读时间和消费空间也在迅速增长。应对挑战,出版业必须创新商业模式,唯有如此,才有资格谈文化传承、文化使命

  近些年,出版业一直在努力适应一波波新技术带来的改变,移动互联网技术可谓最新的一波。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成为人体的延伸,读者更容易查找、获得信息,阅读消费有了更多选择,出版企业须向读者提供充足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并重视读者的反馈意见;网络社群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者的选择易受他人的影响;读者对服务便利性更加挑剔,对出版物质量容忍度降低;读者可随时随地发布对一本书的评价信息,声音在网上被放大和扩散……

  当然,移动互联网并非仅仅使读者权利扩大,读者群体、阅读时间和消费空间也迅速增长。应对挑战,出版业必须创新商业模式,保持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唯有如此,才有资格谈文化传承、文化使命。

  我们正处于一个从短缺到过剩的时代。消费者的需求,也逐渐不再是简单的物美价廉,企业的发展也不再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满足消费者对消费品需求数量上的无限增加。一个例子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个道理:假如现在一般人平均每年买5双鞋,收入大幅提高后,也不可能每年需要买50双鞋。出版物市场也是如此,企业不能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增长。所以,新的商业模式,要考虑出版物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品牌价值提升等,使产品、服务更加个性化,创造更高的价值,实现产业升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出版业转型,当下的重点是准确把握互联网环境下读者消费行为的变化。比如,有人抱怨,现在互联网上免费信息多,读者不爱买书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读者是没有时间逛书店,而不是舍不得花钱买书。问题症结在于,有好书读者找不到,书与读者见面的机会太少。我们可以依托社交媒体和会员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及时地向读者推荐其感兴趣的图书,解决读者时间少、出版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再结合书店的店面活动,线上线下互动,提供增值服务,提高读者黏性,避免出版活动“凭感觉撞大运”的尴尬。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是消费需求、消费模式的变化,因应这种变化,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出版业转型的重中之重。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商业模式。

  (作者为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本报记者尹世昌整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