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啥跑到公路冒险晒粮呢?

2014年10月15日 09:3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刘奂明

  前些天乘火车旅游,我发现铁道两旁个别公路晒着大量玉米,能通行的路面很窄。来往车辆小心翼翼从没有玉米的间隙拐弯抹角穿行甚至逆行,就像表演杂技,一看就心惊胆寒,万一发生剐蹭或其他重大交通事故可咋办?

  此前我看到一篇报道,说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约5公里长新修路段,到处晾晒着玉米,占去2/3车道,当地村民称之为“黄金大道”。从刊发的相关图片来看,那个场面确实颇为壮观,但又不能不叫人深思:在公路晒粮对不对?安全几何?

  多年来,我曾不止一次看到农民把公路当晒场的现象。有人将豆秸铺满公路,来往车辆躲也躲不开,只好从上面开过去,车轮则成了免费的碌碡,一经这么来回碾压,豆粒轻而易举从豆荚里跑出来。还有人将高粱秆放在公路上,等车轮将其压扁了编席子。车轮一到豆秸或高粱秆上就容易打滑,遇到紧急情况,万一方向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在公路晒粮,等于人为设置路障,不但影响道路畅通,还存在事故隐患,况且在公路上晒出来的粮食也不卫生,可以说后患无穷。那些农民为啥把公路当晒场,难道不知道这么做有风险?我觉得不能全怪他们,因为他们大都面临没有晒场的实际困难。

  记得有生产队的时候,农民从事集体生产,大队有好几个晒场,分散在村子周边。玉米、高粱、大豆、水稻等作物收割后,乡亲们以生产队为单位,先将其拉到晒场晒干,然后脱粒或剥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生产队解散初期,晒场还普遍存在,后来人们为得到更多耕地,把用来浇地和防涝的壕沟填平,晒场亦随之被复耕。天长日久,原本司空见惯的晒场逐渐从农村消失,农民只好将房前屋后及房顶当晒场,把公路当晒场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有的粮食收割以后如果不及时晒干,遇到阴天下雨,很可能因为堆放在一起而发霉,轻则卖相不好,卖不出好价钱,重则腐烂变质导致不能颗粒归仓。所以,大家才会抢时间挤时间晾晒。而一些地方的农民把公路当晒场,虽巧用场地解决了晒粮难的问题,却隐患重重风险不小,无论对食品安全还是人身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绝不可小觑,应该引起基层政府的高度重视,切不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为防止农民把公路随意当晒场,不但要加强教育引导,更要千方百计帮农民解决晒粮难,起码让大家有一个名正言顺的晒场。这样的话,谁还跑到公路冒险晒粮呢?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