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晋:释放第三产业“潜力”需用巧劲

2014年08月18日 08:1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第三产业的巨大潜力不容忽视。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40年前的水平,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于美国70年前的水平,我国第三产业拥有20万亿元左右的发展潜力,即使在第二产业增长减速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也能够保持近中期经济持续增长。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趋缓的局面,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将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

  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速和占GDP的比重都超过工业,这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经济缓中趋稳的一抹亮色。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46.6%,继续保持增速快于工业、占GDP比重不断提高的势头,这种趋势性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及各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要释放第三产业的巨大“潜力”,还需用巧劲。

  巧选发展重点。第三产业覆盖范围广,“撒胡椒面式”的发展思路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各地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找到发展重点。养老、健康、信息等产业既关乎经济发展,能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又关乎民生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被誉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产业”,不妨在这些产业上寻求突破。

  巧用市场之手。第三产业主要是满足国内需求,受国际间汇率和价格变化影响相对较小,投入第三产业,增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发展第三产业,要善用“看不见的手”,通过相关政策扶持,让更多资本、人才等要素流入第三产业。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第三产业。

  巧借科技之力。科技的力量在不同产业发展中都有巨大的助推作用。调研报告建议,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缩短我国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此为契机,中国必然会成为世界新的创新中心。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启动科技创新项目、培养科技人才等将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也将为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

  巧与文化融合。资源与文化一相逢,便产生奇迹无数。比如,对旅游资源进行文化的整合和再包装,创造出了“印象刘三姐”等一批文化精品;对休闲文化的深度挖掘,让长隆国际大马戏、野生动物园等魅力大增;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即便价格高一些,同样受消费者青睐……人们越来越追求文化品位,文化恰恰是最不能复制的。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巧用文化元素,就会产生巨大的倍增效应。

  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强,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更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把第三产业打造成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机遇重大,挑战也不小。只有解放思想,突破“无工不富”、“重农轻商”的思想掣肘,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才能在这条路上前进得更快些。(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 晋)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