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人”字当先

2014年08月15日 09:00   来源:人民日报   

  行走京津冀,采访协同发展,产业、交通、城市定位,都是热门话题,公共服务则相对冷门。然而,这一冷门与百姓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是核心。上学、就医、养老、社保……人人离不开。

  走进河北承德双滦工业区,北汽福田的新厂已投产。车间里,铁水入模,火花飞溅。总经理助理于成君谈起去年搬家,仍旧感叹:“从北京到承德,最看重发展空间,最纠结孩子上学。听说北师大附中要设分校,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人口迁移,公共服务跟上,人心方稳。产业转移,公共服务支撑,产业方强。

  在天津宁河县,七里海湿地西南,将崛起一座未来科技城。约144平方公里的土地规划,分“一心、一廊、两区、五组团”。“一心”,就是公共服务中心。环绕这一核心,生态绿廊和潘庄工业区、现代产业区等依次布局。首创经中投资公司利用清河农场飞地,参与合作开发,将引入健康、医疗、养老、教育产业。“有了‘软实力’,不愁人才不来。人才扎下根,不愁产业不强。”公司总经理吴怀量说。

  京津冀公共服务落差巨大,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严峻现实:北京集中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成为“全国教育中心、看病中心”;天津次之,几十公里外的河北,还在为保障水平低发愁。

  蘧家磨村,属河北涞水县。年均收入低于1540元的村民,可享农村低保,每人每月70元。

  郑家磨村,就在200米外,属北京房山区。年均收入低于3600元的村民,可享受低保,每人每月260元。

  村挨村、地挨地,反差为何如此巨大?村民说,两地补贴悬殊。在农村,最花钱的是打井修路。打眼深井,要花15万—20万元。修一公里村级公路,需要40万元。在郑家磨,打井修路政府全包;在蘧家磨,政府分别补贴70%、25%。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两村之间的道路,是郑家磨修的;郑家磨需要人手,首先到蘧家磨来找。两村差距,在环京津贫困带上,并不是个例。

  落差,如何协同中弥补?发展是前提,均衡是根本,共享是关键,改革是出路。

  均衡不是一刀切,而是梯度合理、互补联动。基本公共服务“一碗水端平”;非基本公共服务寻找利益汇合点,从易到难,渐进推展。

  在医疗领域,三种合作模式为区域协同破题。

  点对点对接。北京301医院与涿州市医院合作。北京专家每周两次到涿州出诊。

  集团式协作。在石家庄,路过河北省儿童医院,竟看见“北京儿童医院”的招牌。这是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成立的儿科医院联盟之一。有了“医联体”,可实现“患者不动,医生动”的就医模式。

  “改革试验田”深度合作。北京朝阳医院派出13个科室的专家,入驻河北燕达医院。两家在医保等领域率先改革探索。

  正视差距,明确定位,携手发展,“人的一体化”梦想终将实现。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