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与你的天赋后会无期

2014年07月25日 10:53   来源:中国网   杨公振

  《后会无期》的票房首日破亿是意料中的事情。

 

  电影中的公路片注定是由不同故事穿插组成的,如果导演和编剧有兴致,这电影拍几年、就算拍成电视剧依然有的讲,因为路上的故事总可以无限往上加嘛。不论是小罗伯特唐尼的《预产期》,还是徐峥的《泰囧》,不少成功的公路片在前,足够给韩寒带来可观的涡流效应,可贵是他依然保持着自己平凡之路,用韩寒速度把故事讲到了一个该停下来的地方。这当然也是韩寒的个性,从他开始写文章那天起,就一直“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从不改正。韩寒认为,如果一个人能那么轻易地被一些外在力量所改变的话,那这个人也太脆弱了。他不想做一个如此脆弱的人。

  韩寒很早就说,他是来拍电影的,不是来拍马屁的。不是拍观众的马屁,也不是拍制作单位或者是某些组织的马屁。他的电影告诉大家,导演不奔着讨好谁的心态来拍电影,也能成功。这得益于整部作品的价值观与观众相符,或者说与观众的期待相符。

  接下来几天,请做好被《后会无期》中金句刷屏的准备,无数少男少女又要开始用别人的个性来修改自己的签名了。比如“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小孩子才分利弊,成年人只看利弊”、“我从小就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等等。从这些句子里,一部分人当然能体会到韩寒想传达出的价值,不过客观估计,更多人只是沉浸在会转发——甚至连复述都算不上——漂亮话的虚拟快感里而已。

  几个金句不能代表韩寒给这个社会的影响,我们也不能通过这十几个字就解释他的价值观。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些时下正急速流失的东西。有人准确地评价韩寒近些年的成功和失败,用“迭代”表达再合适不过。像浪潮一样,他在以一个恒定的速度保持自我,朴素而真诚。

  我想起在前几天单向街的一个沙龙上,刘瑜评价韩寒,她认为韩寒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跨界。从当作家,到赛车手,再到杂志主编,再到一个的产品总监,现在变成导演,韩寒大可以选择再任何一个领域里吃老本,但是他都没有,而是不断地向新领域迈进。

  在韩寒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更多选择的歧路和未知的荆棘。但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人一辈子,最大的失败就是浪费自己的天赋。一个人背负的越多,转身的代价就越大。无论是所谓天才,还是普通人,都应该穷尽努力寻找自己的天赋,并充分发挥它,这才有机会成就自己。

  现在我们见到太多身边的人总想成就点什么,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擅长什么。只有一点火苗的想法——这当然是好的——还没等把风向搞清楚、没把灶炉垒好、甚至还没有准备好能继续烧的柴火,就贸然架上去一口大锅准备制作满汉全席。他们自然也是不知道满汉全席里都有什么的,所有注意力都聚焦在那一团偶然发现的火苗上。

  随随便便一阵风过后,火苗“噗”地灭了,这口大锅里盛不出任何一道菜肴,只剩下半生半熟的乱炖,最后只能倒掉重来,这一倒,倒掉了时间、倒掉了金钱、也慢慢倒掉了自己的青春。

  黑格尔说,我们从历史中所学到的唯一东西是,没人能够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以足够宏观的眼光看历史,的确如此且无法避免,但以个体行为来衡量,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并不能成为骁勇善战、越挫越勇的注脚,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可悲、无效、盲目的不思进取。人们习惯把一次失败归咎为偶然失误,认为下次只要稍加注意便会迎来成功,太多人不停地跌入同一个陷阱,却因为摔倒的姿势不同而自我安慰为人生经历,但无数次的事实证明,那些失败并不简单来源于失误,而是驻扎在内心深处的观念出了岔。

  当然,我们并不能说韩寒在他的人生上就是一直成功的,从《独唱团》的夭折再到方韩大战的撕咬,我们也曾在韩寒的人生中看到风沙和混沌,但更多看到的是,韩寒在他的人生路上纵深远大于普通人。有起有落的迭代成就了韩寒,同样的浪潮也可以属于每个人。

  《后会无期》中还有一个金句:旅行者1号,1977年发射,经过了36年,终于冲出了太阳系,进入外太空的星际空间,他这样孤独地漂流,只为了去未知的世界看一眼,有些人,一辈子缩在一个角落里,连窗外都懒得看,更别说踏出门,你们的偶像都是明星,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

  陈虻曾经说,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现实则是太多人还没有想好去哪儿,就已经匆忙上路。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旅行者,每个人也都能冲破牢笼,重要的是,你找到你的轨道和方向了吗?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