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江:发展新兴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2014年06月24日 07:0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生事物,提出和发展的时间短,理论体系尚不成熟,需要我们注重学习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取长补短,汲取教训

  当前,世界已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为了摆脱衰退、重振经济,世界各主要国家均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对策。从国内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制订了产业规划、引导政策和鼓励措施,予以大力推进。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一些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表现出热情有余、理性不足。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照搬照抄,没有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禀赋和产业结构实际,过分追求发展速度,追求面面俱到,忽略质量和效益;个别行业呈现出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状态。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生事物,提出和发展的时间短,理论体系尚不成熟,产业总规模小,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不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专业人才匮乏,因此更应该注重学习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取长补短,汲取教训。反观美欧日等国家或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培育和发展上各有特色,尤其注重结合本国国情和国民经济实际情况,值得研究。

  一是准确定位,多措并举,调动政府市场企业各方面积极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培育和发展,要准确定位政府、市场、企业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决定、企业自主的发展模式,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和产业发展引擎的作用,并注重培植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同时,强调产业的创新不局限于新技术和新产品,还包括商业模式、市场方式方法的创新。发达国家政府熟练应用法律、政策、经济工具,尤其是将改革措施和发展政策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化,以法律手段保障其政策顺利实施,对全社会形成约束力。比如,欧盟重视通过立法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通过政府与行业之间的协议,以及综合运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激励企业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美国通过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巨额资金为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等等。

  二是准确判定走势,切合国情实际,科学布局新兴产业。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也是新兴产业的重点关键领域。从欧美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来看,无一不重视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节能环保技术。以美国为例,它的新兴产业选择以绿色经济为核心,在资金投入中,用于建设低碳绿色经济和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比例所占份额最大。

  从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选择来看,并不是只有制造业才能列为新兴产业,第一、二、三产业均可列为新兴产业范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出口国,它就将现代化先进农业列为其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加大对农业的补贴,积极发展安全低毒的有机化肥和生物农药,打造现代化先进安全农业大国形象;英国就直接将金融服务业列为其新兴产业的范围加以扶持;韩国把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列为新兴产业,努力形成世界品牌。此外,发达国家在产业选择方面非常讲究实际和实效,统筹兼顾产业的经济性和先进性,尤其注意结合本国的自然禀赋和经济条件实际情况进行产业选择。例如,德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发展势头良好,但并没有摈弃火力发电,而重点发展清洁火力发电厂,列为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因为德国的煤炭资源丰富、采掘技术成熟,是一种经济性很好的能源。而且,欧美发达国家在规划发展新兴产业时,讲究统一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布局,防止各地千篇一律、盲目发展。

  三是综合配套改革,注重可持续发展,强化核心技术自主自有。从国际经验来看,任何一项发展得比较成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综合配套改革。例如,奥巴马政府的“创新发展战略”注重从总体上进行综合改革设计,把一些关键的配套领域,如教育、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等均列入战略内容,不是局限于单纯刺激经济复苏,更注重美国经济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重视教育和学术发展,重视人才的培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英国一直重视教育、学术研究,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投入多年来都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日本也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和高素质人力资源。当前,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各国都很重视学习别国成功经验,敏锐捕捉各种机遇,通过互相借鉴,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捷径。比如,日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注重加强原创性科研,另一方面注重学习、消化和再创新。

  四是统一认识,倡导国际合作,主导世界新一轮竞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美国和欧盟注重发挥宣传舆论作用、统一认识、加强监督落实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比如,欧盟创造性地设立碳交易所,努力打造全球碳交易中心,在国际上不遗余力地宣扬低碳发展的理念,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低碳产业,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确立其在绿色经济相关产业竞争领域的主导地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春江)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