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在中国视野中非同小可

2014年03月25日 11:22   来源:中国网   张敬伟

  在中国的欧洲外交棋局中,重要的落点一直是法德英三国。这回,荷兰在中欧关系中走向了前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受荷兰国王和首相的邀请,对荷兰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全球核安全峰会。

  这是中荷建交42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荷兰,也是荷兰新国王登极以来回见的第一位国家元首。人们注意到,习近平伉俪在荷享受到最隆重的外交礼仪,荷兰皇家空军为主席专机护航,荷兰国王夫妇也亲临机场迎接。

  高规格的外交礼仪,觥筹交错的相见言欢,或许只是寻常的外交仪式。但是对中荷关系而言,却多了令人遐想的空间,可以说两国春天的外交故事既浪漫又现实。正如观察家们所言,中国在欧洲找到了新的重要伙伴。

  在中国人的印象里,荷兰是风车之国,也是郁金香飘的国度,虽然是欧洲小国,但充满着浪漫风情。尤其是荷兰艺术大师设计的大黄鸭,去年风靡中国;还有绿茵场上的“橙色兵团”,荷兰这个遥远的国度都让中国人着迷。

  中国对荷兰也具有文化魔力。400多年的经贸文化交流,“风车之国”从“瓷器之国”的青花瓷中得到了启发,制作出闻名于世的荷兰青花瓷---代尔夫特蓝瓷。据说,这种蓝瓷的明代风格,比中国景德镇做的还要地道。荷兰汉学家罗高佩以唐朝名相狄仁杰为蓝本的创作的《狄公案》也曾风靡中华大地。低地之国的荷兰自然环境较差,但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填海造田,颇有中国人愚公移山的精神,所以荷兰也被成为欧洲的中国人。

  文化的交流,相互的好感,使中荷两国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情感基础。中国国家主席此番欧洲行,首访荷兰并不仅仅因为荷兰是核安全峰会的东道主,而是基于两国关系的现实考量。

  荷兰虽然是欧洲小国,但中荷经贸关系却相当紧密。去年中荷两国贸易额突破700亿美元,荷兰已经连续11年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4年成为荷兰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中荷两国间人员往来每年超过百万人次,荷兰的中国留学生有8000名;从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飞中国的航线有7条,居欧洲机场首位,每年有20万的中国游客赴荷兰旅游。此外,中荷双方在农业、科技、水利等领域的合作,在中欧合作中处于领先地位。

  可以说,中荷经贸外交的实质内涵并不亚于中国和欧洲“三剑客”(英法德)的经贸关系,这是很多中国人并没有预料到的。因而,在中国对欧关系的战略天平上,作为欧洲小国的荷兰绝对是重量级的砝码。也可以说,中国与“风车之国”的关系更为敦厚实在。中国国家主席首访荷兰,也是对中荷关系重要性的确认。

  在两国的联合声明中,中荷两国关系的新定位是“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更体现了中荷两国伙伴关系的新水平,可以说两国关系的战略性并不亚于欧洲任何一个大国。

  国之外交,无论大小,在于求同存异,互利双赢。但在中国的大国外交棋盘中,不管美国、欧洲还是日本,虽然都存在着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利益攸关关系,但意识形态隔膜加上西方国家的大国自负,导致西方大国和中国的战略互疑加深。作为西方阵营中的一员,中荷关系也曾有过波折。但荷兰并未像西方大国那般对华逞强逞威,以彰显自己的大国存在。

  相反,荷兰宽容的社会环境和经贸政策,为中荷两国的经贸交流提供了助力,中荷经贸的质量并举说明了一切。开放、务实、全面合作,两国领导人对两国关系的新定位,为两国关系开创了更为广阔深远的战略空间,在农业、水利、食品、水务、物流等领域,中荷经贸交流还有更多潜力。

  从去年李克强总理出访中东欧国家再到习近平主席对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访问,中国拉开了对欧全方位外交的大幕。小国荷兰,同时也是发达国家的荷兰,在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战略视野中,地位非同小可——是中国对欧全方位外交的重要一环。

  (张敬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