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安全岛”是社会慈善的试纸

2014年03月24日 07:17   来源:红网   贾志勇

  3月16日,广州宣布试点“婴儿安全岛”暂停,原因是短时间内弃婴数量已超出福利院承受的极限。这是全国第一个被迫关闭的弃婴岛,试点仅运行了50天,接收弃婴262名,且全部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关闭了弃婴岛,却关不住弃婴岛背后的缺憾与隐忧。对此,有民政部门官员表示,待条件成熟,会适时重开。(3月22日《北京青年报》)

  一定意义上看,各地试点“婴儿安全岛”,是人道主义旗帜下社会慈善救助的重要表现。“婴儿安全岛”运转正常与否,长久与否,都是检验社会慈善救助程度或水平的一张试纸。这也等于说,当整个社会慈善救助能力不足,那么“弃婴安全岛”也决难孤军深入或单兵突围。

  如此,“婴儿安全岛”仅停留于个别省份的试点阶段,而不能及早完善机制体制,跟进资金支撑,加大设施建设和增录救护管理人员,以及早实现全面开花、全面铺开,全国“一盘棋”的局面,那么,因为婴儿数量及福利院救助能力的限制而不得不“闭岛”的尴尬处境,就决难规避,并且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从“婴儿安全岛”接收的多是患病婴儿现象揆度,首先缘于社会对患病婴儿的救治力度不够。而这个“不够”,又是归属于社会对患有重大疾病人群救治救助的整体框架之内的。社会人群谁都没有特殊的救治救助“绿色通道”,患病婴儿自然概莫能外。这只会让“婴儿安全岛”带来的亮光刹那一闪,随即黯淡,湮灭于无。

  其次,认为“婴儿安全岛”是社会慈善的试纸,还在于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未尽人意。不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论是政府慈善组织还是民间慈善机构,如某某组织、某某基金会,无不面临着信任危机。这样背景下吁请全社会力量参与“婴儿安全岛”建设及管理,恐怕应者寥寥。

  第三,是“婴儿安全岛”注定绕不开法律拷问、道德拷问。包括“安全岛”建立是否于法有据,包括对被接收弃婴生命权益的尊重,在他们的疾病救治、生命安全、监护服务诸方面是否有切实的保障。无数病婴聚集“安全岛”,谁都需要特别救治,谁都需要特别监护,而传统意义上的监护人丧失,有关部门怎么对待他们的生命,甚至躯体、器官、病逝后的遗体,是亟须回答、亟须破解的问题。

  第四,针对广州“婴儿安全岛”关停缘于财政资金支撑及收养能力有限问题,有专家提出在加强监管和引导的前提下,放宽“慈善限制”,吸纳民间力量参与其中,甚至令其发挥“主力军”作用,笔者不敢看好。目前,有监护人的幼儿进民办幼儿园尚问题重重,无监护人的婴儿进民办性质的“安全岛”,实在难保安全。笔者以为,“婴儿安全岛”即便有社会力量参与的必要,也应该仅限于资金方面,而不能放权令其建立救助机构。因为“婴儿安全岛”的职能,不像幼儿园仅搞好看护、教育那么简单,起码有棘手的疾病救治任务。

  总之,“婴儿安全岛”是社会慈善的一张重要试纸,无论试点与否、推广与否、关停与否、重开与否,都要审慎对待并解决上述问题。弃婴一旦进了“安全岛”,就该确保其安全和尊严。这一点,除了资金保障、场地保障、人员保障以外,必须跟进法律保障,跟进有效监督。这张试纸,除了检验了“婴儿安全岛”,更检验了我们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同时,我们不该将“婴儿安全岛”当作烫手山芋,有后悔思想、畏难情绪,而应该下大力破解。诚如是,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慈善幸甚,家庭幸甚,弃婴幸甚!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