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健全城镇住房制度”,并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这意味着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有了具体时间表,即最迟不得超过2020年。
面对楼价持续上涨的现状,社会上要求对全国住房信息进行联网的呼声持续高涨。构建信息技术平台能够为住房、土地、财税等部门制定楼市调控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还有助于回应公众关于信息公开、反腐倡廉、阳光财政等期待。然而,住房信息联网目标的实现却着实不易。早在2010年下半年,住建部就提出当年要对40个重点城市的房地产交易、个人住房产权信息变更等进行实时监控。但该目标的实现被推迟了近3年。
如此缓慢的进展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没有数据支撑,楼市调控政策难以精准发力,特别是无法对不同城市进行分类调控,导致调控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相关承诺难以及时兑现,也有损于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实际上,住房信息联网技术层面的障碍基本不存在,无法全国联网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一些地方出于种种考虑,或有意拖延,或上报时漏报瞒报,不愿见到这些“核心数据”被掌握。
国家对实现住房信息联网设定时间表,不仅是为建立更加完善长效的房地产调控机制,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进行的必要准备,更是对破除部分利益群体障碍,如期实现对公众承诺的郑重表态。
接下来,相关部门应按照“时间表”的要求,制定出清晰的实施路径。比如,尽快解决专业化队伍建设及相应基础设备联网问题、各城市间信息标准的统一和采集问题、信息搜集后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问题等。同时,更应引入刚性问责机制,厘清地方及部门之间的责任,完善制度,确保住房信息联网如期完成。诚如有专家所言,住房信息联网的实现,将成为检验改革成效一张最好的试纸。(经济日报记者 张 伟)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