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两所私立幼儿园私自为健康儿童服用处方药“病毒灵”,部分孩子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曝光后,当地政府迅速采取处置措施,刑拘责任者,并向社会道歉;但家长们还是愤怒痛心,舆论群情激愤。
此次事件园方的解释是:幼儿园喂药的动机是保证出勤率。因为出勤率关系到托费,这又关系到幼儿园的利润与职工待遇。于是,利益蒙蔽了良知。更严重的是,三年来这一违法行为未得到纠正,当地教育部门显然存在着监管的缺位或虚置。
公立幼儿园也有各种诟病,但迄今未曝光过类似事件。因为公立幼儿园有资金、政策的支持,教师有更严格的资质要求,整体受到更多监管。而私立幼儿园尽管法律定位为非营利单位,但绝大多数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实际上,这个案例可能只是我国失序的幼儿学前教育市场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城市打拼,子女不少是需要入托和入学的儿童。许多城市多年来很少新建幼儿园和小学,甚至前些年还在关并幼儿园和小学。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投入更是可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幼儿教育大、中、小班的毛入学率分别仅为85%、70%、60%。这其中包括了私立学前教育。
政府投入不足而市场需求强烈的幼教市场,就这样蓬勃兴起了,但不可避免出现混乱。在一些城郊、农村地区,草台班子的私立幼儿园比比皆是,在申请时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许可,建立之后通过种种手段降低成本获取利润。校舍不合格、教工无资质,都是屡见不鲜的问题。当幼儿成了摇钱树,当幼儿园成为产业链的一环,关爱儿童的意识自然无从谈起,“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被弃之一旁,甚至连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都可以被践踏。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国家的未来星。每起伤害孩子的事件都是对人们心灵的刺痛、对良知底线的冲击。事关孩子的问题上,如果人们的不安全感不断增加,警惕的心弦绷得更紧,社会的信任感就会不断销蚀。
因此,政府必须果断行动起来,修改和完善儿童保护与学前教育相关立法,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并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经费。鼓励但严格监管民间资本对幼教市场的进入,制定更严格的法规和标准,预防性保护儿童而非事后追责或追悔。这些不仅仅是儿童的福音,也对社会信任的恢复。因为,一个不关爱儿童的民族,既不会有和谐稳定的现在,也不会有光明美好的未来。(作者是《环球法律评论》杂志副主编)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