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治安总队原副总队长李荣飚涉重大受贿犯罪于近日被捕。跟其他贪腐案件一样,此案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制度问题,一是国家对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实行许可证制度,相关审批许可权如果缺乏监管,必然会有很大的权力寻租空间;二是行业协会沦为索贿平台。除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外,李荣飚还有另一个身份:四川省工程爆破协会的常务副理事长。“前者让他成为爆炸物销售企业的监管者,后者则为李荣飚与企业提供了交流、升华感情的平台”。说白了,就是“协会搭台,权力唱戏”。唱的哪出戏?贪污受贿、贪赃枉法。
面对这样的新闻,人们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怎样完善制度、堵塞体制性漏洞;同时举一反三,对其他涉及到行政审批的事项强化监管、对其他形形色色的协会进行清理整顿。然而,大部分网站和微博在转载这则新闻时,特意突出的却是两个小细节:
其一,办案人员从李荣飚办公室和家中共搜出现金1100余万,“搜出的都是连号的崭新百元大钞”;其二,李荣飚对办案人员说,把收的贿赂交还后,希望能做回民警。这也难怪——千万现金本就够吸引人的了,更何况“都是连号的崭新百元大钞”呢。这么多现金,摞起来是不小的一堆,是谁送的,用什么方式送的?李荣飚保留这些连号钞票,是纯属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是为了逃避纪检部门的监督,还是为了“收藏”?犯下如此贪腐大案,李荣飚竟然想退赃了事、继续做“人民警察”,想得太简单了,他以为玩“过家家”呢?执法不懂法,也太法盲了吧。
其实,类似的小细节或曰“亮点”,已经不止出现在一个贪腐案中。赃款那点事儿,除了贪腐金额屡创新高外,贪官藏钱、贮钱的方式也千奇百怪。有把钱藏鱼塘的,有藏厕所的,有藏花池的……最敬业的是呼和浩特铁路局副局长马俊飞,从呼和浩特到北京,马俊飞又是购房又是租房,在挥之不去的恐惧中,人民币8800万、美元419万、欧元30万、港币27万,黄金43.3公斤,逐渐堆满两所房子,直至被查获。钱多都是累,但不少贪官似乎都乐此不疲。有个官员被审查时说,他家里有个铁柜子专门放现金,他每星期看两次。大家都很纳闷,他说经常看看心里比较舒畅。
贪官们欲壑难平,对金钱的强烈欲望简直到了病态的地步。另外,重庆市大足县卫生局原副局长宋文奇因受贿被审,作陈述时请求法官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声称“我还想为人民群众服务!”这跟李荣飚“希望能做回民警”的想法如出一辙。
过度关注贪腐案中的小细节,有意无意忽略了其中的大原则和制度性反思,公众(包括一些媒体)是否有“猎奇”之嫌呢?我不这么认为。在大众传播中,那些另类的、新奇的细节往往是最抓眼球的要素,这不仅符合人们的关注心理,也符合传播规律。千万现金连号,除了贪官,普通人谁能创造这样的“奇迹”?违法乱纪了还试图轻易蒙混过关“继续做民警”,什么样的法盲才会有这种盲目的自信,敢于提出这样的非分要求?大家当然会为此惊叹,将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至于案件背后到底暴露出了哪些痼疾、该如何去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应该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任务和职责。
如果贪腐案总“有奇可猎”,没有更奇葩、只有更奇葩,不仅说明贪腐现象依然高发、多发,更说明反腐力度还有进一步加大的必要。公众“猎奇”,对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是一种另类的批评和督促。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