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扬名海外还需文化自信撑腰

2013年12月16日 07:05   来源:红网   程振伟

  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国本土竞争对手和经常持敌对态度的政客,如果说有人知道如何向美国消费者推销外国制造的产品的话,那这个人非岩谷英昭莫属。而正在应对这种困境的中国公司最好听从他的建议。这位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北美和南美地区前总裁有三条关键性建议:提供好的产品、打造强大的品牌、培养消费者。岩谷说:“中国一直都提供一些没有名字的好东西……美国人购买TCL和长虹,但对这些品牌却没有任何概念。(12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如何支撑中国GDP保持较高的水准?一靠出口稳健,二靠内需拉动。可是,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屡创新高和人口大国的人力红利日益萎缩,“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正在成为劣势,而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突进,“中国制造”的成本价格优势势将难以回归。所以,“中国制造”突围美国和欧洲只能着落在培育国际品牌上。

  不幸的是,打造国际品牌,恰恰是中国企业的短板。中国在欧美唯一的品牌是海尔,即便是海尔,还是有不少美国普通用户把它当成了“德国制造”,因为在他们眼里,外来的好东西只能是日本人、德国人生产的。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好东西还有不少,比如长虹和TCL,美国人用了,但却叫不出名字来,即便叫出名字来,也不知所云,不像我们用了某些国际名牌,会感到很酷,还能说出点与之相关的文体明星啊、商界奇人之类的。所以,中国商家同那些扬名海外的土豪消费者一样,落下了“钱多人傻”的名声,不是吗?连岩谷英昭都在说“中国一直都提供一些没有名字的好东西”。

  人口红利愈发萎缩的中国制造再不抓住所剩不多的时间,打造国际品牌获得品牌溢价,未来的国际化之路只会愈加艰难。笔者看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名牌”,我们最大的障碍不是产品质量,而在于支撑“国际名牌”的文化自信的严重欠缺。中国制造商不缺少打造国际品牌的广告费,可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中国制造”也能成为“国际名牌”,而只是像卖地摊货一样羞羞答答,我们能有一掷千金在欧美主流舞台上做品牌广告的想法和魄力吗?如果,中国企业家对祖国的认识也就是“雾霾“、“拼爹”、“三座大山”(住房、看病、上学)等负面符号,你怎能指望他们奋发自强代表中国制造扬名海外?所以他们的选择是移民,“与外国人做朋友”吧?

  而且,最近两年,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是提升了,可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却没有水涨船高。我们输出的是什么文化?土豪、大妈,国企垄断,李天一,什么时候西方人看中国企业家不再是土豪了,什么时候西方人看中国消费者不再是大妈了,我们的文化形象劣势才能归零。中国人健全自信的国际文化形象正是中国人的国际名牌的根本土壤,现在看来,我们差的还很远。

  最近有报道,中国工资最低的10个专业都是文科,中文、历史这些专业连中国人自己都不待见,国人安能挺直文化自信的脊梁?“中国制造”欲扬名国际,现在看来,光有最好的技术,光有天价广告费还不够,关键是我们的文化有没有自信到“做好打造国际名牌的准备”、“相信中国人也能做世界一流品牌”。高考中文份额要上涨了,重新文化自信已经拉开了架势,除了这个,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说,岩谷英昭对中国制造打造国际名牌的技术性指导还不够,关键还是国人的文化自信重建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