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350亿成交额有多少水分?

2013年11月14日 06:54   来源:红网   西北望

  350.19亿元,11日24时,阿里巴巴总部“双十一”监控屏幕上的数字定格于此,它相当于今年9月中国日均社会零售总额的一半。2012年,马云与王健林进行了一场有关“电子商务能否取代实体零售”的辩论。双方约定,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王健林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马云给王健林一个亿。(11月13日《解放日报》)

  这场赌局备受关注,但真正实现的可能显然并不大。毕竟在中国,赌博是违法行为。除非双方最后把赌资捐出来做善事,否则如此公开的赌局,最后的赢家很难把赢来的钱真正放入口袋。而双方的对赌,除了互不服气、给已方阵营打气外,也不排除是在共同炒作。毕竟,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电商,都很难独自存在,双方也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关系,互补性很强。商业地产需要网络销售与推广,电商也需要写字楼。

  毋庸讳言,电商的异军突起,的确对商业地产和线下零售造成了极大冲击,但就此断言线下零售已日薄西山,显然过于草率。一天成交额350亿,是很惊人,但别忘记,这是在电商大幅让利和持续数周的广告轰炸下的结果,且严重透支了未来数月的消费,接下来的销售很难继续这一势头。

  “天猫双11”真正对传统商业零售形成冲击的,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比如天猫派送的2亿元大促红包,由于可以抵扣货款,也是算在销售额内的,但在传统商业零售领域,这些顾客未实际付款的金额显然不能算作销售金额。而据媒体报道,“双十一”当天,成功通过支付宝完成支付的理财产品总成交金额达到9.08亿。传统商业既不卖基金,也不卖理财产品和保险,这些商品的成交额再大,显然也不会对线下零售造成太大的冲击。

  电商与传统商业零售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几乎所有电商都有虚报销售额的坏习惯,甚至出现了专门刷成交量的新行业,以便让网店更快提高交易量和信誉,吸引更多顾客光顾。而传统商业零售业很少会挂牌公示成交量,反而会为了逃税少报销售数字。何况,很多中小商家和零售摊贩根本就没被列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统计部门也没这么多的人力物力逐一上门统计。即使抽样调查,商家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对调查工作也不会太配合,调查结果很容易失真,有时根本就是大致估算一下。再加上很多在网上出售充值卡或团购券的商家销售额可能被重复统计,一进一出,双方的对比数字很可能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也就是说,马云和王健林的赌局根本就没有一个相对可靠的数据来确定胜负,难怪他们会赌得如此爽快。而且,因“天猫”官方微博称“销售的200万条内裤连接起来,长达3000公里”,据此推算每条内裤平均有1.5米长,其“数学老师”再次成了网友调侃的对象,以至于天猫官微不得不向数学老师道歉。如此荒唐的计算结果也许说明,阿里巴巴集团员工算账水平不行,对其销售额的可信度自然该打个问号。以如此不靠谱的数据来挑战线下零售和商业地产,显然很难令人信服。

  商业地产价格过高导致实体店成本居高不下,确是线下零售业的顾客流失率大增的重要原因。但目前的国内房价已远超国人承受能力,商业地产再度节节走高的可能性也很小。而网店早已结束了免费开店时代,技术年费、交易额佣金和保证金等收费使线上开店的成本逐年攀升。如果未来商业地产价格下跌,实体店经营成本降低,网店的店铺成本优势是否还有那么大?

  对网店来说,还有一个定时炸弹更可怕。那就是税收。现在实体店少有不交税的,但网店却是恰恰相反,交税的反而是少数。一旦税务部门向电商征税,势必导致大量网店关闭或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客源与销售额的双重流失,而得益的显然只会是实体店。

  别忘了,包括虚拟商品在内的电商销售的所有商品,都不是在虚拟环境中生产的,同样需要厂房、办公室和仓库,而这些都是商业地产的传统领域。更别说很多在网上购买的服务,最终还是得在实体店中完成交易。合作共赢,也许比你死我活更符合各自利益。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