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套当气球为啥处理不能阳光灿烂?

2013年10月22日 13:45   来源:东方网   殷建光

  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这么一个情节:马小军从父母的抽屉里翻出一只避孕套,吹成一个大气球,抛着玩了半天。后来妈妈怀孕了。长大后他才知道,妈妈怀孕,跟他玩破的那个“气球”有关。像马小军一样,对避孕套好奇的少年可不少。13岁的小刚(化名),从医院的免费避孕药具柜拿走数盒避孕套,到班上发给许多同学,还当着女同学的面吹成气球来玩。结果,他被学校记过,《处分决定》被张贴公布。(10月22日人民网)

  笔者以为,对这件事的处分决定已经不对,张贴公布更不对,这样做,只有两个效果,一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二是让全校学生对避孕套更加好奇,很难产生教育效益,只能起到反面引导。

  回顾整个事件过程。10月11日,小刚到学校附近的湖大医院体检,在一楼,他留意到摆在过道边的免费避孕药具柜。离开医院时,趁人不注意,他顺手拿走了几盒避孕套。回到教室,小刚兴奋地撕开盒子的外包装,将避孕套分发给许多男生,大家嬉闹成一片。当着许多女同学的面,小刚拿出避孕套,使劲吹成气球。其实,这不过是孩子的好奇,孩子的嘻嘻而已,实在没有我们大人想象的那么后果严重,大人如此郑重其事的处理,实在有点小题大做。这样的处理,只能助长孩子的阴暗心理。

  其实,面对这样的事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完全可以阳光灿烂的处理,可以趁机给学生搞一次性教育课,这样,保护了学生的面子,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升华了学校的魅力,打造了教育的智慧,何乐而不为。可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依然孩子传统封闭教育思想中不能自拔,结果,造成了害学生心灵,害学校形象,害教育灵魂的“三害教育”。

  报道中说,这是孩子的“恶作剧”,其实,孩子的“恶作剧”真的无恶,但是,我们大人的处理却却是“恶悲剧”,而且,是真恶,真悲。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守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阳光灿烂,就是要把问题当作教育资源去开发,去利用,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个促进剂。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