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奶粉为何没被挡在国门之外

2013年08月05日 07:58   来源:西安晚报   刘晶瑶

  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与新西兰驻华使馆取得联系,要求新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产品影响中国消费者健康。(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3版)

  每到问题奶粉出事时,召回、下架、退货这样的措施都是格式化的应对之道。可显然,这样的方式很难让消费者满意。国内的爸妈们不指望高额赔偿能成为发财致富的机会,只希望,下一次问题奶粉能被挡在国门之外。让孩子吃得安全、长得健康,这样简单的小心愿别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受到三聚氰胺“后遗症”的影响,国内奶源迟迟不能在消费者中重建信任。再怎么宣传国产奶粉99%的合格,恐怕也换不回消费者1%的信任。支持国产乳业的涅槃重生,需要的是现实与时间的考验。而在这一切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满足现阶段“奶娃”们的迫切需求,让进口“洋奶粉”在走进国门之前,得到彻底的监管“消毒”就显得迫在眉睫。

  而问题洋奶粉迈入国门的难易程度,直接可以和质检部门的负责任程度画等号。如果进口奶粉屡屡曝出质量缺陷,意味着他们跨过各种入关检测如入无人之境,这种守住“国门”的方式,怎能让国内父母安心。

  也许有人会说,检测出问题食品哪那么简单。的确,公众并非食品检测的专业人士,也明白检测问题食品不是几下“望闻问切”就能解决的。一样食品,可能需要检测的项目就多达几百项,而每一次检测耗材、试剂也都花费不菲。培养一名高质素的检测人员,也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但这一切检测上的难题,和检测中的耗时耗力,都不应当成为借口。

  问题“洋奶粉”是如何大摇大摆地迈进国门,各级海关、食药监局和质检部门,有哪些该做的事情没做,有哪些该查的问题没查,有没有纵容,有没有玩忽职守,这些问题才是最该追问的。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