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卡壳,生活的乐趣都没有了?

2013年07月24日 06:58   来源:红网   张卫斌

  昨天早上,很多人打开微信,却看不到朋友圈有任何更新。这次由光缆故障引发的腾讯微信障碍,导致很多人和小伙伴失去了联系。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林兮说,没了微信,让她顿时感到了“空虚寂寞冷”,“好像一下和全世界都失去了联系,一早上都魂不守舍的。”网友@俏妞_Z说:一个上午没上微信突然觉得生活的乐趣都木有了。开始失眠、心烦、多疑……(7月23日《现代快报》)

  “微信挂了之后,发现每个人都很抓狂,我也是。也不知道要等谁的消息,反正就是不踏实得很,这又是啥症状?”对此,有人回复:“手机依赖症,我们是病友,数据连接就是我们的氧气。”

  真是没想到,微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如果用“深入骨髓”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表现抢眼,已成为人们每天接触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媒体。

  有网友评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网络世界的无比热闹,映衬了现实世界的空虚无聊。曾经有这样一则消息:因为孙子、孙女在饭桌上玩手机,爷爷感觉受到冷落,于是怒摔盘子。

  玩手机不独是饭桌奇观。放眼我们的生活,“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开会的时候,主席台上的人在讲话,下面的人在专心致志玩手机、打游戏;上课的时候,老师在上面口干舌燥地讲课,学生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发微博;至于火车上,汽车上,大凡人群集聚的场所,摆弄手机、平板电脑成为一道最熟悉的“风景”。

  心灵游离于身体之外,一旦离开网络世界,“生活的乐趣都没有了”,已经成为一种可怕的瘟疫。很多人患上了网络依赖症、手机依赖症。不只是在中国,有报道称:美国一项调查得出结论: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34次。

  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遇到不懂的问题,上网百度一下。这种对网络的高度依赖,已经让一部分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为可怕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变得日益淡漠。特别是在职场如战场的当下,“宫心计”已经成为“成功学教程”的重要内容;邻里之间也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住在对门不相识的现象相当普遍;夫妻之间也患上了“下班沉默症”。

  心灵空虚、冷漠的背后,折射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缺位。治疗空虚、冷漠,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高尚的道德楷模,引领和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当然,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建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