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五处失实也能打高分 基本的诚信都没了

2013年06月27日 09:13   来源:华声在线   

  [导读]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前日发布今年高考优秀作文范本,中山大学一名学生网友经过数小时考证,指出其中一篇题为《慈善需行之有道》的高考优秀范文五处论据失实,由此引发网友热议。对此,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篇是考场作文,不应过分苛责。

  [新闻解读]

  分析

  失实作文得高分是在鼓励“说谎”

  这名考生文中的论据失实,并非不伤大雅。比如他写道,“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但培根没有说过这句话。离开了这句杜撰的名言作为论据,文章也就失色不少。另外还有三处事例论据或名人名言引用,是子虚乌有或凭印象随意陈列。假如强调材料真实性,很可能引不出这么多论据。

  那么,阅卷老师为何没有发现,或发现了却仍打高分呢?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阅卷时间太短,来不及仔细考证。近年来,对高考作文阅卷时间太短(有的地方甚至传出17秒评阅一篇作文的消息),舆论曾广泛质疑,但似乎并未引起教育考试部门的注意。二是老师习惯了用固定模式评价一篇好文章,换言之,一篇高考作文,首先要做到“看上去很美”,比如论点鲜明、论据选材广,而内容的准确性却在其次。

  当然,要求阅卷老师考证所有作文的论据,是不现实的。一些失实的作文在高考阅卷中得高分的情况,很难根本杜绝。但这样的作文被当作范文登出来,就反映出教育考试部门的草率。这让我想到浙江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把引文作者的名字搞错了。将二者相联系,可以看到教育考试部门对考题、阅卷的态度实在有欠严谨。另外,对网民考证出作文失实,教育部门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错误,而不是试图淡化问题。(冰启)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