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多公平竞争才能给落榜生更大安慰

2013年06月27日 09:41   来源:羊城晚报   何龙

  昨天是大部分省市的高考“放榜”日。这一天,几个数字勾勒千百心情:有人在分数线上空高蹈,有人在分数线附近悬挂,有人则在分数线下方承受数字的压抑;有人准备挑学校,有人等待被学校挑;有人目标明晰,有人前路迷茫……

  伴随“放榜”消息的是一则不幸消息:四川崇州一位20岁的考生在得知成绩后自杀了。这位女生是非亲生父母从亲戚那里抱养来的,总觉得自己是个没人要的孩子,只有考上本科才能出人头地。去年高考失败后,她复读一年,今年的考分离理科三本线仍有6分差距。

  昨天,网上还流传一则消息,说浙江一本线出来后,杭州西湖边出现一条横幅,上面写着“高考不是唯一出路”;西湖边上还停了7条救生船。

  对绝大多数的考生来说,他们还不至于“命悬一线”,这则未经证实的消息看起来有点夸张;而且真有想不开的,正如一网友所说:“西湖也不是唯一的出路……还有钱塘江。”但夸张归夸张,这个传闻还是给人们提出了问题——如何进行考后关怀?怎样关心落榜考生?

  从细节上说,在这个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关头,我们应该更多地雪中送炭,特别是那些没有经过挫折和挫折训练的考生,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细微情感变化,防止他们一时想不开而失去理性。

  今年“放榜”时,人们对考生的关注点已有悄然变化:河南高考分数线公布后,南阳市旅游局就发布消息说,凡高考分数在200分以下的考生,在9月30日之前,凭准考证、高考成绩单或省招办的成绩短信,可免费游览武侯祠、内乡县衙等9个景区。

  因为分数在200分以下的考生大多不会为了免费门票而展示让自己心痛的低分证明,南阳旅游局的这一做法的可操作性并不高,而且其动机成疑。但比起过去争相奖励高考状元,这种“聚焦”的转变不失为一个良好开端,只是我们在关心失利考生时,还应考虑得更为细致,不能在无意间伤害他们的自尊。

  每年高考“放榜”时,许多人都喜欢用“条条道路通罗马”、“天生我材必有用”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等来劝导那些失意的考生。

  在理论上,高考的确不是唯一的大考,大学肯定不是唯一的出路。高考只是人生的初赛,不是一赛定终身的“决赛”。在更多时候,“初赛”的成绩并不能带入后面的比赛。大学毕业后,又要面临就业考试、工作考试、感情考试等人生大考。同时,高考只是争取大学入场券的一场考试,并非获得或失去所有赛区入场券的考试。高考的比赛是单项比赛,而贯穿人的一生的竞赛,是奥运会般的多项比赛,跳高不行,不等于跳远不行;田径失利,不等于球类也一定失利。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并没有提供足够的竞技项目,或者说,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公平竞争的机会。在高考的赛场上,因为有按分录取的标准,使这个竞争相对公平,而在其它方面,却没有公平竞赛的显规则。这就使得在高考之外,潜规则常常成为左右竞争结果的力量,往往要拼爹拼钱拼关系;错失了高考,就很难找到如此公平竞争的机会了。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