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医”,能否“温暖”医学专业的心?

2013年06月14日 07:35   来源:   范德洲

  根据清华-人人社会媒体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首届“人人指数”,对全国约4000名高三考生的调查显示,想报考最多的专业是金融学类,比例为19.47%,其次是经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比例分别为13.05%、12.05%。而代表传统精英的临床医学类仅在报考热度榜上排第18位,位居戏剧影视、中文等专业后面。(6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医学专业遇冷,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许多年前,“农医师”就是三个让考生避之唯恐不及的专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保健意识的增强,医学,也还曾热门过。否则,它也不可能成为传统精英的代表。但是,人们对医学的兴趣又快速锐减,不仅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即使是已经入学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最终也不过1/6,这种现状,已经引起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2013年3月23日的《人民日报》,就曾刊发文章,报道了“医学生不做医生、医生大量流失”的现象。

  可能正是存在着这样一个前提,在《北京青年报》报道医学专业遇冷的同一天,新华网教育版块报道了另一则新闻,安徽省今年计划从全省高考的考生中定向招收315名“免费医学生”,被录取者将签订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与住宿费等。整合这两则新闻分析,是不是也让我们从另一个层面了解到医学专业遇冷的现状了?那么,明明是传统精英的代表,为什么却连连遇冷呢?免费学医,能不能“温暖“医学专业那一颗冰冷的心呢?

  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医学专业的遇冷?医学专业的遇冷,存在着多重因素,而扩招所导致的盲目招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点。近些年的盲目扩招,医学院校也未能幸免,而是过了一把顺水推舟的瘾。许多医学院校,一届就能招收多达3000的医科学生,这培养起来,该有多大难度?比这更糟糕的是,学校的基础设备其实还是扩招之前的老旧底子,因此许多医学院校的学生,连一次上手术台练习的机会都得不到。不难想像,这样的医科毕业生,就算是缺医生,估计也没有多少家医院敢接收。这样的结局,必然导致真正学有所成的医学生也备受牵连,于是,一种恶性循环由此而形成。而比这更让考生对医学专业寒心不已的是,最近几年,医闹与校闹,层出不穷。而且,还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闹得越凶,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医生受到的处罚也就越严重。这样的处境,让稍微有点门路的考生,可能都不再选择医学专业。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我们就也清楚,安徽省出台“免费学医”的策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这算不上重赏,但至少也是一个激励。不过,从根本上说,在出台这些激励措施的同时,社会必须考虑到相应的配套措施,如打击医闹、依法办医等。不过,这一激励措施的出台,总是回避问题要积极得多。

  医学遇冷,是不容我们回避的问题,因为,医学教育不只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更不只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而是事关民族健康。医学专业遇冷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人愿意当医生,这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