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刚性约束防范食品企业“出轨”

2013年05月15日 08:37   来源:齐鲁晚报   汤嘉琛

  食品企业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的把关人,但在现实中,不少“把关人”的表现很不称职。5月13日,青岛市第一批食品企业负责人培训考试成绩公布,参加考试的99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一把手”不及格。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某乳企负责人在回答“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问题时,给出的答案是“防患于未然”。(详见本报今日A05版)

  “一把手”是企业发展的火车头,如果食品生产企业的领导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缺乏对消费者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敬畏,食品生产很容易走上歧路。以往的诸多案例也证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与食品生产企业“一把手”缺乏安全意识密切相关。在食品安全和企业利益的博弈中,他们心中的天平常常偏向后者。

  牢固的食品安全意识,是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堤坝。不过,要想筑好这道堤坝,守卫百姓的餐桌安全,仅靠企业“一把手”的道德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在资本逐利本性的驱使下,一些“一把手”很可能会放弃底线和操守。

  正因如此,构建完善的外部约束机制更为关键。此次青岛市开展的培训考试,不但有助于食品企业“一把手”拉紧安全弦,“考试不及格除不能进入‘红名单’,还需参加后续考试”等举措,对“一把手”也是有力的督促。 

  不过,要维护食品安全,除了用教育、考试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更需要制度的保障,在准入、监督、追责等方面“高悬利剑”,让违法者付出代价。这方面,希望相关职能部门以强化年检、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此外还应该完善食品监管立法,增加食品安全生产的违法成本。所有这些举措,目的都是要让企业能够在食品安全生产方面算一笔“明白账”。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