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毁万亩蔬菜 当心"菜贱伤农"背后的"叶菜伤农"

2013年04月03日 09:47   来源:中国网   赵查理

  3月上旬以来,湖南汉寿县围堤湖农民将自种的近万亩白菜、包菜耕除。一些流通户表示,长沙市场白菜批发价约6毛钱1公斤,而请人工割菜、装卸,加运费、进场费等,需卖8毛钱1公斤才能保本。卖得多就亏得多,耕掉还能减少损失。(4月2日,湖南日报)

  价格有高低,种菜有风险,农民需谨慎。既然白菜、包菜价格低又难卖,农民就无奈地顺从市场规律,自负盈亏将其铲除。但一直以来,“菜贱伤农”是相对笼统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菜、又是如何伤农的,必须立足于田间地头才能找出真答案。

  突破“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怪圈,责任部门和专家学者给出了彻底的解决办法:用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剪刀差;减轻流通过程的高昂物流成本;建设信息平台弥补信息不对称状况;消除“最后一公里”的绊脚石;让农民抱团增加议价能力。

  这些办法的缺点在于是抽象化找出原因和给出答案。白菜等农产品价格必然会有涨有落,但并非所有价格下降都带来“伤农”后果。比如姜蒜等蔬菜,价格再低也能让农民有钱赚,甚至在“蒜你狠”、“姜你军”时让农民短时间就成为百万富翁。

  所以,面对农民自毁菜地的行为,纸上谈兵挽救不了任何一棵白菜,不会帮助其增加一毛钱收入。社会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帮助农民找出最直接的原因,给出立即见效的方法。此时,需要到农田之上蔬菜之间寻找“菜贱伤农”的答案。

  只要对比每年此时的新闻,就会发现全是蔬菜滞销、农民铲菜、伤农伤民的话题。湖北汉寿县被农民亲手毁掉的是一万多亩晚熟品种的白菜和包菜、莴笋。往年山东与河南等地的芹菜、菠菜也低至几分钱一斤,甚至有菜农不堪压力自杀身亡。为何“菜贱伤农”总是暮春时节现身?

  因为,白菜、包菜等是春种秋收的叶菜,它们自身特性是“菜贱伤农”的直接原因。河南农大张绍文教授分析说,这些菜4月之后会抽薹开花失去食用价值,再加上它们收获期只有10天左右,且不像姜蒜土豆那样可以冷库储存。这导致蔬菜集中收割、集中上市,市场饱和后再便宜也卖不出去,不铲除会妨碍种新一茬蔬菜。

  所以,尽快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农产品知识与信息平台尤其重要。首先,农民可以借此了解蔬菜特性,懂得科学种植的知识,避免落后的传统拱棚种植。其次,能及时显示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的种植情况,避免盲目扩大或减少面积。

  另外,白菜、包菜等农产品由于种植面积分散和狭小,高投入低产出是常事,种植风险很大。与此同时,农民付出的劳动力却几乎不包含在蔬菜价格当中。这两方面也能同时解决就可在农产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让农民增收,让叶菜也不再伤农。

  比如,国家提高农产品补贴,并且直补农民。广东佛山推行“农民种地,政府补贴”新政,按照每亩200-500元标准补贴。欧美一直在高额补贴农业,这是第一产业特点决定的。比如,允许合法的“圈地运动”,利用规模化降低农产品成本。李克强总理在江苏常熟考察时就对家庭农场赞不绝口,认为大块土地才能打出“黄金”。

  一言以蔽之,农业只有从技术到制度全部现代化后,才可能彻底杜绝“菜贱伤农”现象。在此之前,官民应首先解决绕不开的“叶菜伤农”问题,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缘木求鱼。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