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超发、政策与制度的是是非非

2013年03月29日 09:13   来源:中国网   曲子

  十年一次的政府换届“两会”期间尘埃落定。尽管北京和多数大城市雾霾并不会尘埃落定。“两会”的落幕,使得诸多悬念和市场传闻多已落定。其中最被关注和热议的焦点,无疑包括货币金融话题,而央行行长任期猜疑也被证实。周小川再获任成为最长任期的技术官员。

  而另一位金融技术大员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却较“意外”调任省政府大员。意外在于,中国金融技术官员奇缺,但却不得不离开最具有技术含量的证监会主官位置。这表明了“激进”远不如“稳健”更有可持续性。

  而一直处于中国热议的金融焦点话题的是,中国货币超发、货币政策、物价和房价问题。庙堂、江湖和民间各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是是非非由此产生。庙堂以央行官方政策和言论为准,对外统一;江湖以学界和市场人士组成,是是非非有点乱;民间自然是百姓,相信经验和切身感受。

  百姓的智慧不应被庙堂、江湖小觑:十年前原本卖1.5元一张的煎饼果子,十年后涨至6元;在北京东四环附近,50万元在10年前可以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而现在,这些钱连买这套房子的首付都不够;据周其仁教授几年前在成都农村的调查表明,民间签订长期租地合同,是以黄金价格确定租赁契约的——民间金本位制。

  媒体和学界对过去十年有如此评价,中国经济经历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期”。但另一面,中国的货币总量翻了5倍,央行资产超过美联储成为 “全球第一大行”,周小川和央行也因此被疑“超发货币”。百姓和学者眼里的砂子,是最确凿的证据,这就是高到离谱的房价。

  质疑来自央行的数据,M2存量2月末已近百万亿,M2/GDP去年底为1.88倍。周小川两会间的解释是,中国M2余额之所以较高,是由于中国储蓄率较高,以及商业银行业务在金融部门占据主导地位。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较高未必会产生很高的通胀(比如日本通缩的情况)。

  但近年来情况“有变“。M2增量更大因素是货币主体需求没有约束、金融资源错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女士的“央行被动发钞”定义最为精准,这包含央行两个被动发钞渠道。

  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系统的信贷过程创造出来。但在顺差国其外汇储备构成另一个货币发行渠道。过去10年尤其是2009年以来,信贷高速增长的来源是规模扩张的投资需求,而政府超前基建投资需求更是迅猛增长的主力。

  货币超发的结果国内外均有理论和实践验证。其一,是通胀。其二,资产泡沫。中国房价泡沫就是此理。其三,是恶化收入分配。这比较隐蔽。通胀是货币问题,也是一个收入的再分配问题,或者说是一个资源的重新配置问题。过去10年来,资产价格涨幅远超物价上涨水平,凡有特权获得金融资源者,无疑都是最大获益者。这也是高基尼系数另一大贡献者,但却被有意和无意忽略了。

  近年来,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是针对货币政策的。周行长的释疑是,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为四项目标共同服务的,第一是保持低通胀;第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第三是促进就业;第四是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四个目标确实有时候相互之间会存在不一致,是需要权衡的。所谓权衡,就是相机抉择。它有两个专业术语:滞后效应和前瞻性。

  这让人想起格林斯潘的语言艺术:“货币政策是艺术,而不是技术。当你们以为听懂我的意思的时候,恰恰是你们理解错了我的意思。”

  做了18年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曾一言九鼎。当时的媒体总结是“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就成”。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格林斯潘立刻从神坛重重摔下,被列为24个罪人之首。这就是滞后效应。

  众人拾柴火焰未必高,且有可能烧错了地方。货币政策是权衡、相机抉择,是艺术。这点,周其仁两年多前就撰文“货币制度重于货币政策”阐述过:个人之见,货币政策却没有多少可供探查的余地。无非就是价格驱动:物价涨得凶,货币偏紧;反之,物价总水平下去了,名义经济增长率也下去了,就要考虑刺激啰。

  周教授也曾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但那不是决策委员。这与美联储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完全不同,该委员会主要的决定都需通过举行讨论会议投票产生,它们每年都要在华盛顿特区召开八次例行会议,其会议日程安排表每年都会向公众公开。

  再看货币政策目标,中国央行是四项,而美联储只有两项“控制通胀和促进就业”。学者质疑美联储“央行能两全吗?”货币,你如何能承受人类赋予如此重担?或许,正途是回归单一目标:守住币值。

  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已是第二任期,但其货币政策也饱受质疑和批判。恶评更多来自美国国内他的同党人。伯南克曾明确指出央行的“三个敌人”:金融危机、通胀和政府。伯南克是学者但也是明白人,这位大萧条研究最顶尖的书生,但其勇气同样可赞。

  两会期间,学者们就呼吁周小川留任央行行长,理由是“无可替代”。展望未来10年,其任重而道远。中国金融发展和改革远比过去10年更加艰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才开头,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破产法尚未起步,人民币国际化又将遭遇全球货币大战和变局期。

  中国央行行长的无可替代,新任期任重而道远,金融改革却是别无选择了。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