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高官行骗四省”折射真问题

2013年03月25日 09:45   来源:解放日报   章迪思

  最近的新闻上,接连出现几个“假领导”,既有冒充“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的,也有假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处长”的,他们到处视察,出席论坛,还有地方官员陪同。此类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一再出现,谴责之余,其背后折射出的若干真问题更值得我们反思。

  先来看看这个“假处长”。首先,他创造出一个假职位,又是“重大专项”,又是“办公室处长”,听着很高端、很有来头。其实,稍微熟悉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人都知道,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确提出了16项重大科技专项,是以课题组的形式分别组织、实施,并无统一的办公室。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出发点很好,但落到实处,连最基本的重大专项管理组织方式都不甚了了。否则,又怎会有多位地方官员“吃进”,热情陪同这位“假处长”到处考察呢?

  其次,各地频繁的开张剪彩论坛活动也为假官员诞生提供了需求的土壤。笔者查了一下新闻原文,发现这位“假处长”在2012年9月期间,出席云南、山东等地的多个活动,有人参产业高峰论坛,有美甲抗菌材料学术交流会,还有多项参观活动。对于主办方来说,活动搞得好不好,“规格”高不高,全看来的领导有多少、是啥级别。于是乎,看到来头大的领导赶紧拉来“撑场面”,才不管此人是真是假呢。“假司长”能够长期自由活动,也是同理。

  更进一步来说,“假司长”、“假处长”之所以能四处考察,和长期以来政府职能过于庞大、基层干部群众过度依赖甚至迷恋权力有关。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说到,地方上办个事、创个业,往往要盖几十个公章。这样一来,不仅容易滋生腐败和寻租行为,也给人民群众造成一种错觉,即,认识的官越大,办事越方便。如果政府职能能够有所改变,让各领域的工作按照自身的行业特性、市场特点发展,减少政府的干预,那么或许,“假处长”之类的笑话就会渐渐绝迹。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