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解读新时期反腐的“三板斧”

2013年01月23日 08:16   来源:红网   丁文高

  习近平总书记22日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1月22日新华网)

  自从下半年网络反腐兴起,在一片叫好声中,不乏有人指出,网络反腐终究是运动式反腐,如果不能建立长效机制,反腐情势依旧不能乐观。新任领导班子上台后,将腐败问题提升到亡党亡国的高度,总书记习近平在中纪委全会上的这番讲话,释放出反腐将制度化的信号。

  反腐的关键在于规范权力,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到好处可为民造福,若被滥用则祸国殃民,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权力规范运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民众的普遍愿望,而如何关、用什么关,却一直是众说纷纭,并无共识,这里不妨透过习近平的这番讲话,来解读一二。

  不敢腐的惩戒机制。通常官员对于腐败行为会有一个风险评估,所谓不敢腐,即腐败的风险太大,也就是常说的违法成本过高,一旦有这样的心理预期,官员通常不敢“伸手”,“伸手”的风险过高,怕被“剁手”。“裸官”之所以盛极一时,便是由于他们能够承受预期的贪腐风险:贪够一家人下半辈子的富裕生活资本,即便关上几年也值了。这就要求对贪腐官员的惩戒要具有更大的震慑力。

  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官员之所以能腐败,凭借的是手中的权力,能给要“办事”的人找到“捷径”。限制官员手中的权力,是反腐的关键。要规范政府部门各项工作流程,特别是在审批以及招投标这类易滋生腐败的领域;规范官员升迁制度,因职位升迁导致的腐败现象不在少数,买官卖官并不少见;限制“一把手”的权力,“一把手”权力过大,极容易形成“一言堂”,在权力催生的自我膨胀下,腐败的概率更大。建立不能腐的防范机制,是从源头反腐,当官员能“伸手”的地方少了,腐败自然会随之减少。

  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使腐败不易,就要让曝光和调查容易,就必须对官员“知根知底”,各国的经验表明,官员的财产公开制度,是目前最好的“防火墙”。一旦公开官员的财产,媒体监督的力量更大,直接从技术上降低了官员腐败的可能性,也为官员处理贪腐所得放置了障碍。从目前网络反腐的案例来看,许多腐败官员都是因为奢侈品、名下房产等被曝光而下台,由此可见,推进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势在必行。

  三个机制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官员贪腐前,首先必然要考虑腐败的风险和后果,敢与不敢是个问题;即便有足够的利益驱动,或者在某种侥幸心理作用下,官员动了贪腐的念头,也要知道自己的“斤两”,是不是有能力“插手”;而假设最后“得手”,这些贪腐所得又该如何处置,群众、媒体以及监督机关中,终究有几双雪亮的眼睛。

  三个主要机制及其配套制度,形成一个牢固的“笼子”,如何将权力关进这个笼子里,考验执政者的智慧。在制度反腐方面,我们已经在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这“三板斧”的威力如何,就请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