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怎样回归正常生活

2013年01月21日 08:44   来源:人民日报   商旸

  像戒毒之人会出现复吸,“复流”现象也屡屡出现。要从根本上让流浪人员归于社会正轨,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这个冬天是28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这对浪迹街头的流浪者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在呼和浩特市救助管理站里,记者看到了许多回不了家的人,种种际遇,让人同情。有的脚被冻伤,袜子都脱不下来,可见得到救助前遭了多大的罪。说到流浪的原因,更是各有各的不幸:有的有家不愿回,有的没家可以回,还有的身患疾病被赶出家门……

  虽然情况各异,但可以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被正常社会生活排斥在外、脱离正常轨道的人。

  一个正常的人,会在家庭、亲友、工作等社会关系的联结中生存;脱轨者则因种种原因,从这张大网中剥离下来,无依无靠,消弭了过去也没有未来,成为了社会的“异乡人”。

  这种“脱轨”,之于个体是不幸和苦难。脱离社会之网,必然得不到它的保障和庇护。垃圾箱旁逡巡,街头路边倒卧,基本的衣食都成为问题,心灵的抚慰更不必谈起。不客气地说,人活得跟流浪动物一样,更谈不上什么尊严和体面。

  脱轨人群的存在,也为社会埋下不和谐。一人向隅,举座不欢,无论从人道主义出发,还是从整体利益上考量,都必须对流浪者进行救助,不可坐视其自生自灭,或者酿成社会悲剧。毕节死童事件,便是前车之鉴。

  可是,怎么让这些“脱轨”之人回归呢?

  救助站里的扶助是必要之需,但只能解一时之急,非治本之策。像戒毒之人时时会出现复吸一样,“复流”现象也屡屡出现。要从根本上让流浪人员归于社会正轨,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必须强化政府的责任。政府拥有强大的资源调度能力,可以在制度上和人力物力上做常态性的安排。

  比如,为困难家庭和人员提供有效的就业和择业途径,帮助他们找到生存之道,重新自食其力;

  比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病残人员,给予更充足的扶助,以维系基本生活;

  强调责任的同时,还须警惕权力越位造成的乱行,比如,有些只管拆不管拆后安排的行为,正是在源头上制造流浪者。

  此外,还要发动社会的力量,使各种社工组织发挥作用,用专业的手段进行持续的帮扶;家庭的责任也要明确,确保家庭成员切实担负监护义务;遏制家庭暴力,也需要法律的进一步保障。

  社会多维力量共起,才能织就一张温情而牢固的网。有这样一张网,方能让尽可能多的“脱轨者”回归社会,有尊严地活着。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