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学历造假”?欺世盗名应严惩

2023-12-20 10:22 来源:人民网

  一款名为“九0农大蔬菜卷”的膨化食品,在其网上的销售链接上,标有“东北农业大学”的字样,其产品的包装上也印有“农大”二字,似乎与“东北农业大学”关系密切。然而,东北农业大学表示,作为一所高等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委托制造商和受委托制造商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

  “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大学”开发……近年来,标注有农业科研机构的美食频频出圈,引得无数消费者追捧。在消费者眼中,有农业科研机构的身份和实力加持,这些食品无论是安全状况还是品质营养,都更加值得信任。令人没有想的是,在主打绿色健康的食品消费新热潮中,不乏欺世盗名的“假学历”。

  今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随机选取了线上销售的13种宣称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机构参与研发的食品,并开展调查核实。其中,5款产品被相关机构明确回函否认有关联,4款产品确认参与研发,其余4款相关机构未作出明确回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普遍更加关注食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农大”和“农科院”因此成为食品领域的金字招牌。但是,欺世盗名的产品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严重欺骗,同时也是对农业科研机构的严重伤害——虚假宣传本就于法不容,更有甚者,以次充好攫取不义之财,却将被冒名的农业科研机构置于不义之地。

  《广告法》《电子商务法》都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欺骗或误导消费者,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农科院食品”乱象频出,尽管不少农业科研机构对此深恶痛绝,但他们的维权之路却并不轻松。与此同时,攀名附利的行为不仅长期买卖兴隆,有些店铺甚至通过了电商平台的认证。实际上,这也是“农科院食品”鱼龙混杂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网络平台能够强化内容审核,山寨美食何以肆无忌惮地欺世盗名?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似是而非的“农科院食品”,其实是农业科研机构被人“算计”的结果。现实中,有些生产企业只是参加了一次行业峰会,就堂而皇之把科研机构的名字挂在商品醒目位置。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学界与业界的接触日益增多。对于科研机构来说,既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应用,也要擦亮眼睛,防止被不良商家所绑架和利用。

  以山寨为表现形式,欺世盗名的“农科院食品”质量堪忧。扭转鱼龙混杂的市场状况,监管部门有必要绷紧法律的红线,筑牢质量的底线。网络平台则应该强化主体责任,加大宣传推广内容的监督审核力度,不给山寨产品留下可乘之机。对于农业科研机构来说,既要勇于向山寨行为说“不”,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利益,也有必要更加审慎地参与市场行为,以更加优质的产品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零食“学历造假”?欺世盗名应严惩

2023年12月20日 10:22   来源:人民网   赵志疆

  一款名为“九0农大蔬菜卷”的膨化食品,在其网上的销售链接上,标有“东北农业大学”的字样,其产品的包装上也印有“农大”二字,似乎与“东北农业大学”关系密切。然而,东北农业大学表示,作为一所高等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委托制造商和受委托制造商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

  “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大学”开发……近年来,标注有农业科研机构的美食频频出圈,引得无数消费者追捧。在消费者眼中,有农业科研机构的身份和实力加持,这些食品无论是安全状况还是品质营养,都更加值得信任。令人没有想的是,在主打绿色健康的食品消费新热潮中,不乏欺世盗名的“假学历”。

  今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随机选取了线上销售的13种宣称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机构参与研发的食品,并开展调查核实。其中,5款产品被相关机构明确回函否认有关联,4款产品确认参与研发,其余4款相关机构未作出明确回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普遍更加关注食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农大”和“农科院”因此成为食品领域的金字招牌。但是,欺世盗名的产品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严重欺骗,同时也是对农业科研机构的严重伤害——虚假宣传本就于法不容,更有甚者,以次充好攫取不义之财,却将被冒名的农业科研机构置于不义之地。

  《广告法》《电子商务法》都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欺骗或误导消费者,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农科院食品”乱象频出,尽管不少农业科研机构对此深恶痛绝,但他们的维权之路却并不轻松。与此同时,攀名附利的行为不仅长期买卖兴隆,有些店铺甚至通过了电商平台的认证。实际上,这也是“农科院食品”鱼龙混杂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网络平台能够强化内容审核,山寨美食何以肆无忌惮地欺世盗名?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似是而非的“农科院食品”,其实是农业科研机构被人“算计”的结果。现实中,有些生产企业只是参加了一次行业峰会,就堂而皇之把科研机构的名字挂在商品醒目位置。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学界与业界的接触日益增多。对于科研机构来说,既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应用,也要擦亮眼睛,防止被不良商家所绑架和利用。

  以山寨为表现形式,欺世盗名的“农科院食品”质量堪忧。扭转鱼龙混杂的市场状况,监管部门有必要绷紧法律的红线,筑牢质量的底线。网络平台则应该强化主体责任,加大宣传推广内容的监督审核力度,不给山寨产品留下可乘之机。对于农业科研机构来说,既要勇于向山寨行为说“不”,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利益,也有必要更加审慎地参与市场行为,以更加优质的产品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