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011年02月21日 09: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农业部部长 韩长斌

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摄

徐宏星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侯建森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本期《经济大讲堂》的主讲话题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全面总结了“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着力点,并对如何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开局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具体的阐述。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均耕地、淡水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受自然资源约束日益凸显,靠增加自然资源投入来提高农产品产出的空间越来越小。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实行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编 者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十二五”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支撑,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进展。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明朗,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夺取全年好收成,巩固“十一五”好势头,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生显著变化

  要点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创造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中央要求的“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目标,为满足国内需求、管理好通胀预期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任务全部完成,画上了圆满句号。回顾“十一五”,可以说这5年极不寻常。5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许多显著变化。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棉花、油料、糖料生产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产量比“十五”末增长10%以上,品种丰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二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迈上4000元、5000元台阶,年均增长8%以上,增速超过“七五”以来各个时期,增收幅度之大历史少有。三是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52%,分别提高4个和16个百分点,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农业生产方式进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四是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彻底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四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农业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翻了近一番。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可以说,这5年,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农业基础地位显著加强;这5年,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这5年,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机装备跨越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这5年,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5年,创造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巨大,经验丰富,启示深刻。概括起来有7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全局中去谋划,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去推动,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必须坚持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投入,保护和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必须坚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坚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保障作用;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发展体制,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大合力。

  但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城乡失衡仍然突出,最需要统筹。我们必须做到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要在“十一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要点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立足农业发展实际,进一步理清“十二五”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超前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工程,深入研究和实施几项重大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十二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等4个方面,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重点部署,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要求。特别是开宗明义,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是一个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程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农业现代化若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或者被忽视,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深入发展,农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结构加快升级,为现代农业发展既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又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耕地、水资源紧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外流,如果处理不好,现代农业就会更加滞后。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战略目标。要科学把握“同步推进”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带动作用,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辐射作用。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立足农业发展实际,进一步理清“十二五”时期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超前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工程,深入研究和实施几项重大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十二五”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支撑,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进展。

  “十二五”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就必须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是根据资源条件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把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作为“十二五”时期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重点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大城市郊区农业区建设、东部沿海农业区建设、农垦经济区建设、草原生态经济区建设等6个区域建设。

  “十二五”时期要努力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支撑和保障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包括: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现代种业工程,渔政渔港工程,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程,农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推进“十二五”时期的农业现代化,还有很多方面、很多领域需要加强建设,包括植物保护、农业执法体系、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区等,都要着力加以推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还要善于抓住机遇,科学设计,精心谋划一些重大政策,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保护体系,包括继续增加农业投入、继续增加农民补贴、继续完善农业补偿机制、继续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继续完善农村改革政策等。

  实现“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夺取全年好收成,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为稳定价格总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新贡献。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中央对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明朗,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要看到,2011年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多、起点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我们要充分认识2011年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做到发展生产保供给、提高效益增收入、提升能力促转变、防范风险保安全、改革创新增活力,全力夺取全年好收成,巩固“十一五”好势头,实现“十二五”好开局,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为稳定价格总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新贡献。

  发展生产保供给,就是要立足抗灾夺丰收,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促进主要农产品总量和结构平衡,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促进物价总水平稳定;提高效益增收入,就是要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促使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提升能力促转变,就是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防范风险保安全,就是要坚持不懈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市场风险防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改革创新增活力,就是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探索建立和完善调动地方和农民积极性的体制机制。

  2011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要继续抓好已出台的政策和项目落实,争取尽快下达,及早发挥效用;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和谋划扶持农业农民的新政策,特别是要结合各地实际,推动出台农业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与服务补助政策。

  二是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挖掘面积潜力、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主产区是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主力军,要推动规划、项目、资金、科技等进一步向主产区倾斜,支持主产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积极整合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大规模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三是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要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制定蔬菜基地规划,完善扶持政策;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着力提升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水平,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强技术指导,切实提高鲜活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抓好产销衔接,强化农业会展促销,促进农超对接,配合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成本;加强生产信息调度、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促进生产稳定发展。

  四是更加有效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坚持标本兼治,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质量安全执法和监督,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强化源头治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农业品牌建设,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抓手,积极开展“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

  五是继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要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等节本增效技术措施,推广农机化技术;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强化产业技术研究和生产实际结合;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循环农业技术等为重点,启动一批农业行业科技项目;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六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机井、泵站等配套设施,发展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应急水源、喷滴灌设备等,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全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抓好农技服务体系等项目建设。

  七是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科学调整结构,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推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建设,规范引导休闲农业发展;加大农民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力度,支持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实施力度,强化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技能。

  同时,还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